[发明专利]一种可吸声的节能建筑幕墙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40340.5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79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道日;周碧涟;李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川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00 | 分类号: | B32B3/00;E04B2/88;E04B1/9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郑博文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声 节能 建筑 幕墙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吸声的节能建筑幕墙,涉及建筑结构的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设置的内墙板、保温层、隔热层、吸声层以及外墙板;所述吸声层的一侧开设有吸音孔,且截面较小的一端朝向外墙板,所述吸音孔在外墙板内螺旋设置;所述吸音孔内的侧壁滑移连接有若干阻挡柱,所述阻挡柱的滑移方向与吸音孔的侧壁垂直,所述吸音孔的侧壁开设有供阻挡柱滑移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内设置有复位件;声音通过外墙板后,进入到吸声层内,吸声层内的吸音孔对声音进行吸收;声音在螺旋的吸音孔内传播的过程中,吸音孔内的阻挡柱能够对声音进行阻挡,声音带动阻挡柱运动后,阻挡柱上的复位件能够对阻挡柱进行缓冲,从而进一步对声音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吸声的节能建筑幕墙。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幕墙是建筑幕墙指的是建筑物不承重的外墙围护,通常由面板(玻璃、金属板、石板、陶瓷板等)和后面的支承结构(铝横梁立柱、钢结构、玻璃肋等等)组成。
现有的专利可参照授权公告号为CN204960053U的中国使用新型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吸声的节能建筑幕墙,包括基墙,基墙中设有龙骨,龙骨通过连接柱与外墙板相连,龙骨上还设置有固定件,龙骨通过固定件与基墙固定连接,基墙与防潮层相连,防潮层外侧为保温层,保温层外侧为外墙板,外墙板上设有吸声层,吸声层内设有凹形吸声结构,吸声层外侧设有太阳能电板,建筑幕墙的外侧还设有外围框架,外围框架内部设有锯齿拼接卡槽。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建筑幕墙的吸声层为多层堆叠结构,隔音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吸声的节能建筑幕墙,其优点是具有良好的隔音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可吸声的节能建筑幕墙,包括依次设置的内墙板、保温层、隔热层、吸声层以及外墙板;
所述吸声层靠近外墙板的一侧开设有吸音孔,所述吸音孔呈喇叭形,且截面较小的一端朝向外墙板,所述吸音孔在外墙板内螺旋设置;
所述吸音孔内的侧壁滑移连接有若干阻挡柱,所述阻挡柱的滑移方向与吸音孔的侧壁垂直,所述吸音孔的侧壁开设有供阻挡柱滑移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内设置有复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幕墙在进行使用时,声音通过外墙板后,进入到吸声层内,吸声层内的吸音孔对声音进行吸收,螺旋的吸音孔能够增加声音传播的时间,从而便于对声音进行吸收;声音在螺旋的吸音孔内传播的过程中,吸音孔内的阻挡柱能够对声音进行阻挡,声音带动阻挡柱运动后,阻挡柱上的复位件能够对阻挡柱进行缓冲,从而进一步对声音产生的能量进行吸收;从而便于吸声层对声音进行吸收,从而便于隔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挡柱远离滑移槽的一端固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凹面朝向外墙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挡柱上的弧形板能够使声音产生的能量带动阻挡柱运动,从而加快阻挡柱对声音产生的能量的消耗,从而便于对声音进行吸收,从而提高吸引层的隔音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挡柱的侧壁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为喇叭形且截面较小的一端朝向吸音孔的侧壁;
所述阻挡柱内为空心结构,所述阻挡柱内设置有耗音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阻挡柱上开设的连接孔能够对声音进行吸收,从而进一步对声音进行吸收;连接孔为喇叭形,从而便于声音进入到阻挡柱后,减少声音的传出。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耗音件包括与阻挡柱转动连接的耗音轴,所述耗音轴的侧壁固接有若干组耗音叶片,每组所述耗音叶片沿耗音轴的周向设置且与耗音轴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川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川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03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