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源控制方法、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0107.7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3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丽;田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罗英;刘芳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单元 背光 显示设备 背光源控制 存储介质 增亮 驱动 图像区域 背光源 预设 发光 申请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源控制方法、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每个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其中显示设备的背光源包括M×N个背光单元;将每个所述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与每个所述背光单元周围预设范围内的至少一个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背光单元的背光增亮值;根据每个背光单元的背光增亮值,驱动每个背光单元。这样通过将每个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与周围的至少一个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进行比较,以调整每个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进而确定出每个背光单元的背光增量值,并基于每个背光单元的背光增量值来驱动每个背光单元发光,从而实现了更好的图像区域对比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控制方法、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对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有的显示设备中,通常采用多分区动态背光调制技术控制背光源亮度,以提升显示对比度等图像画质效果。
多分区动态背光调制技术简称动态背光控制,是在保持图像亮度的前提下,根据所要显示的区域图像内容调节背光源亮度,并对像素进行相应的补偿,能有效地节省功耗、提高对比度。根据亮度调制维数的不同,背光源可分为0D(0维)调光、1D(1维)调光和2D(2维)调光模式。根据光源位置的不同,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又分为直下式与侧光式。直下式2D调光是将屏幕分为多个水平和垂直分区,让各个分区能够独立调整明暗度。
目前的多分区动态背光调制技术一般是在设定了背光源的固定峰值电流的前提下动态调整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的占空比的方式实现的,即背光源的最高亮度和白场的最高亮度一致,是一个恒定的值。但是,在2D的背光控制时可能存在整体较暗的画面中仅有小面积高亮的场景,对于这类高对比度场景,已有的方法,使得整个画面的对比度无法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控制方法、显示设备及存储介质,以提高画面的对比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每个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其中,显示设备的背光源包括M×N个背光单元,所述M、N均为大于1的整数;
将每个所述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与,每个所述背光单元周围预设范围内的至少一个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背光单元的背光增亮值;
根据每个背光单元的背光增亮值,驱动每个背光单元。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每个所述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与每个所述背光单元的周围预设范围内的至少一个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进行比较,确定每个背光单元的背光增亮值,包括:
针对每个背光单元,将该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与该背光单元的周围预设范围内的至少一个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进行比较,确定该背光单元的背光变化系数和/或邻域差值系数;
根据该背光单元的背光变化系数和/或邻域差值系数,确定该背光单元的背光增亮值。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该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与该背光单元的周围预设范围内的至少一个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进行比较,确定该背光单元的背光变化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范围内每个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确定所述预设范围对应的平均背光值;
根据所述预设范围内每个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与所述平均背光值之间的差值之和的平均值,以及预设的背光变化系数表,确定该背光单元的背光变化系数。
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该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与该背光单元的周围预设范围内的至少一个背光单元的初始背光值进行比较,确定该背光单元的邻域差值系数,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01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