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促进零价铁降解土壤多氯联苯的非脱羧勒克氏菌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34979.2 | 申请日: | 201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64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 发明(设计)人: | 吴颖欣;吴文成;宋清梅;周建民;吴嘉慧;张杰;刘晓文;蔡信德;刘俊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B09C1/10;C12R1/01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崔红丽 |
| 地址: | 51053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促进 零价铁 降解 土壤 多氯联苯 非脱羧勒克氏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株促进零价铁降解多氯联苯的非脱羧勒克氏菌及其应用。该菌株名称为Leclercia adecarboxylata LA surf,于2018年3月14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GDMCC NO:60341。该菌株可在缺氧/厌氧条件下生长,具有较好的铁及多氯联苯抗性,并产生表面活性物质,具有降低体系表面张力的能力,且其生长能力对零价铁含量变化不敏感,从而改变多氯联苯在土壤‑溶液‑零价铁表面的分配,提高土壤中多氯联苯与零价铁的接触效率。本发明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无二次污染,适用于大量污染土壤或底泥的修复;在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化学‑生物联合修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环境有机污染物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促进零价铁降解多氯联苯的非脱羧勒克氏菌及其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多氯联苯(PCBs)是一类憎水性有机污染物,低水溶性是造成这类化合物持久性的主要原因。由于这类化合物具有高毒性、难降解性、持久性以及生物累积和放大效应等特点而备受关注。有报道称,近三十年来全球PCBs的人体暴露量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环境介质和食物网中PCBs的含量亦大幅降低(Ross G.,The public health implications of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in the environment.Ecotoxicology andEnvironmental Safety,2004.59(3):p.275-291)。但电子电器产品不当拆解等活动导致局部地区存在严重的PCBs污染问题,造成了一些区域亟待解决的环境风险(Wong M.H.,WuS.C.,Deng W.J.,Yu X.Z.,Luo Q.,Leung A.O.W.,Wong C.S.C.,Luksemburg W.J.,andWong A.S.,Export of toxic chemicals–A review of the case of uncontrolledelectronic-waste recycling.Environmental Pollution,2007.149(2):p.131-140)。
目前PCBs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技术等。物理法主要是通过填埋、换土、客土等工程方法转移污染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环境中的污染问题;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降解、矿化PCBs,但生物法修复污染土壤的关键问题是修复效率低。
化学修复法中,零价铁作为一种高效易得的修复材料具有极强的还原性,在厌氧或低氧条件下可作为电子供体还原降解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简单氯代烃等卤代有机物,在地下水和土壤修复中已得到大规模应用。然而该修复方法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尤其对于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如多氯联苯等),污染物和零价铁接触不充分等因素使其应用受到较大限制。目前已有技术通过表面活性剂提高污染物的流动性,但在使用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回收困难,不利于修复成本控制,且可能造成土壤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株促进零价铁降解多氯联苯的非脱羧勒克氏菌。该菌株可在缺氧/厌氧条件下生长,具有较好的铁及多氯联苯抗性,并产生表面活性物质,从而改变多氯联苯在土壤-溶液-零价铁表面的分配,提高土壤中多氯联苯与零价铁的接触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非脱羧勒克氏菌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株促进零价铁降解多氯联苯的非脱羧勒克氏菌,命名为非脱羧勒克氏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a)LA surf,是从清远市某电子废弃物拆解污染地土壤(0~50cm),经人工富集、筛分及纯化所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49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生物菌剂及其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 下一篇: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