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基坑作业气承膜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32370.1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39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涛;李宁;张文智;李鹿宁;卢雁云;张旭;尹双越;王海兵;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24 | 分类号: | E04G2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承膜 配重 基础结构 基坑 自动化控制 风机系统 喷淋系统 照明系统 钢索网 施工 温度检测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 内部支撑架 便于安装 分段拼接 连接固定 连接使用 门窗系统 施工环境 现场使用 组装连接 半球形 外侧面 拆除 外部 | ||
1.一种用于基坑作业气承膜体系,包含基坑上部的半球形气承膜(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承膜(1)的外侧面设有钢索网(3),气承膜(1)与钢索网(3)的四周端部均与配重基础结构(2)连接;所述配重基础结构(2)围绕基坑四周环向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作业气承膜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基础结构(2)为分段拼接而成,包括框架结构和框架结构内部浇筑的混凝土,所述框架结构包括四根纵杆(4)和一组平行间隔连接在纵杆(4)上的可拆卸连接的构件单元(5),相邻框架结构的纵杆(4)间可拆卸连接,连接方式为法兰、套管或螺栓连接;所述构件单元(5)为矩形,包括一对水平杆、一对竖杆以及连接在水平杆和斜杆交点处的斜杆,其中在纵杆(4)和构件单元(5)围合的方形框内边侧支设模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作业气承膜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承膜(1)和钢索网(3)通过C型件(7)与配重基础结构(2)连接,所述C型件(7)沿配重基础结构(2)边侧通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作业气承膜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件(7)顶部上下表面均依次可拆卸连接橡胶板(8)和夹板(9);所述气承膜(1)底端和钢索端部连接于C型件(7)顶部上表面与橡胶板(8)间,其中钢索的连接长度由气承膜(1)充气后需限位的高度所呈弧线长度而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作业气承膜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件(7)底部与混凝土顶面中浇筑有可拆卸连接的预埋件(6);所述预埋件(6)在混凝土上表面边缘、框架结构边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作业气承膜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承膜(1)与配重基础结构(2)连接方式有两种,第一种连接方式为气承膜(1)四周底端与配重基础结构(2)靠近基坑的内边侧相连,第二种连接方式为气承膜(1)四周底端与配重基础结构(2)外边侧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作业气承膜体系,其特征在于:第一种连接方式下在气承膜(1)外侧还连接有风机系统(11),所述风机系统(11)含鼓风机和抽风机,所述鼓风机和抽风机均间隔分布并安装在配重基础结构(2)上,所述气承膜(1)上对应风机系统(11)设置有连接口,所述风机系统(11)上内接有活性炭空气净化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作业气承膜体系,其特征在于:第二种连接方式下所述气承膜(1)内部与配重基础结构(2)间连接有支撑系统(10),所述支撑系统(10)包含一组沿气承膜(1)弧度方向上下间隔布置的弧形杆以及与弧形杆和配重基础结构(2)间连接的一组竖杆、竖杆间连接的水平杆和斜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作业气承膜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气承膜(1)内部的喷淋系统、照明系统、温度检测系统,以及气承膜(1)上设置的门窗系统,上述风机系统(11)、喷淋系统、照明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以及门窗系统均可自动化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基坑作业气承膜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基坑尺寸确定配重基础结构(2)的段数,并结合气承膜(1)的受力作用,确定每段框架结构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以及所用浇筑混凝土标号;然后搭设纵杆(4),并在纵杆(4)内间隔安装构件单元(5),其中相邻纵杆(4)间用法兰、套筒或螺栓连接;
步骤二、在框架结构边侧支撑模板,并分段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侧面上预埋吊装环;并在混凝土上表面设置预埋件(6)和C型件(7),其中多段混凝土浇筑可同时进行;
步骤三、将气承膜(1)覆盖场地内清理干净,场地表面平整、无裸露凸起尖角部分;检查运到现场气承膜(1)数量,承膜(1)编号并确认安装位置,现场划分装配区域,用醒目红线做标记,确定准确位置,并与气承膜(1)形成一一对应关系;
步骤四、分别将气承膜(1)吊装到对应场地区域上,根据包装上的标识方向打开气承膜(1);在气承膜(1)短向边界上设置张拉锚点,采用人工翻卷,卷扬机辅助的方式将气承膜(1)展开;然后将夹板(9)、橡胶板(8)等按顺序依次安装在膜边上;
步骤五、将气承膜(1)边界提升到配重基础结构(2)所对应的连接位置并连接于C型件(7)上,依照安装计划完成一周气承膜(1)边界的固定;其中对于设计风机系统(11)安装位置的一边侧,气承膜(1)用第一种连接方式与配重基础结构(2)相连,其他边用第二种连接方式与配重基础结构(2)相连,并支设支撑系统(10);
步骤六、主体气承膜(1)地面安装完成后,在钢索网(3)组装位置对应的膜面上铺设保护膜,并依次在C型件(7)上连接横向和纵向钢索,其中对钢索和预埋件(6)分别编号标识,并做到“一一对应”,根据钢索和预埋件(6)上已标识的编号,将钢索依次按序摆放,并安装到位形成钢索网(3);
步骤七、根据设计尺寸加工气承膜(1)上门框,调试门锁,安装防爆观察窗,并将气承膜(1)充气成形,调试门的功能、气密性,并安装自动化控制设备、风机系统(11)、喷淋系统、照明系统和温度控制系统等,并逐一进行调试验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237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