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向组播的接收端全双工协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31481.0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1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川;杜林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4/06 | 分类号: | H04W4/06;H04L5/14;H04B1/525;H04B7/026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周刘英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端 全双工 协同发射 信道 协同 组播 通信工作模式 迭代处理 方式设置 放大转发 功率配置 无线组播 协同通信 组播传输 不相等 发射端 相等 传输 配置 协作 | ||
1.面向组播的接收端全双工协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采用双接收端放大转发全双工协同通信模式,并基于发射端分别到两个接收端的信道情况设置双接收端通信工作模式:
若信道相等,则两个接收端的协同发射功率都配置为0;
若信道不相等,定义κ表示两个接收端中信道较好的接收端,表示信道较差的接收端;并配置接收端的协同发射功率配置为0,以及通过迭代处理方式设置接收端κ的协同发射功率
其中协同发射功率的具体设置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S1:初始化参数λlow=0,其中σ2表示高斯白噪声功率,hdκ表示发射端到接收端κ的信道系数,ps表示发射端分配给当前发送信号的发射功率;
初始化迭代次数i=1,以及设置第i次迭代的输出结果λi的初始值,其初始值在λup和λlow之间;
步骤S2:迭代更新处理:
步骤S201:计算参数和参数Φ(λi):
计算使得函数取得最大值的ακ,并将其作为的值,以及其中表示对应的函数值;
其中ακ∈Q∪[0,L],且为函数的一阶导数;
参数其中Pκ表示接收端κ的发射功率的上限,hdκ表示发射端到接收端κ的信道系数,|hκ|2表示接收端κ的自干扰抑制量;
函数具体为:
若接收端为前向编码,则
若接收端为后向编码,则
其中,
其中,表示从接收端κ到接收端的信道系数,hdκ、表示发射端到接收端κ和的信道系数;
步骤S202:基于参数Φ(λi)计算第i+1次迭代的输出结果λi+1:
若Φ(λi)大于0,则并更新λlow=λi;
若Φ(λi)小于或等于0,则并更新λup=λi;
步骤S203:判断是否满足预设迭代收敛条件,若否,则更新i=i+1后,继续执行步骤S2;若是,则执行步骤S3;
步骤S3:确定计算协同发射功率的最优解
判断是否成立,若是,则否则
其中函数为:
函数Ψ(ακ)为:
接收端为前向编码方式时:
接收端为后向编码方式时:
其中,
步骤S4:基于公式得到接收端κ的协同发射功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接收端的解码方式为后向解码方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迭代收敛条件为|λi+1-λi|=0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148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稳定器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 下一篇:携号转网方法、装置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