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混料的电子束冷床熔炼炉用下料装置及下料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26033.1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7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黄海广;张晓锋;张浩泽;余堃;黄晓慧;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9/22 | 分类号: | C22B9/22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蒋文睿 |
地址: | 651209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称料仓 储料仓 电子束冷床熔炼 真空熔炼室 开闭门 混料 下料装置 进料口 下料管 下料口 炉用 竖直 下料 真空管 熔化 真空环境 垂直的 合金料 真空泵 熔炼 称重 冷床 料斗 压块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免混料的电子束冷床熔炼炉用下料装置及下料方法,包括设于电子束冷床熔炼炉真空熔炼室顶部的称料仓,该称料仓底部设有与冷床垂直的下料口、顶部设有进料口,且下料口上设有第一开闭门,进料口与竖直下料管相连,竖直下料管通过第二开闭门与上方的储料仓相连,储料仓顶部通过第三开闭门与料斗相连,储料仓顶部通过真空管与真空泵相连。使储料仓、称料仓形成与真空熔炼室相适应的真空环境,合金料进入称料仓,称重,进入真空熔炼室熔化并凝铸成锭,无需混料、压块,就能满足熔炼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料装置及下料方法,尤其是一种免混料的电子束冷床熔炼炉用下料装置及下料方法,属于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钛合金锭熔铸时,需要将海绵钛与一种以上的硬质散状料混合后,压制成一定尺寸、形状的块料,再送入电子束冷床熔炼炉的真空室内进行熔化并凝铸成锭。显然,现有工艺不仅因颗粒料不规则而影响混料均匀性,导致压块料的合金成分不能达到目标成分的要求,而且压块工序繁琐、效率低下、成本高,同时压块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要消耗并磨损压块模具、压力机,尤其是压块上出现的毛刺会在熔炼过程的推料时存在垮料或者卡料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免混料的电子束冷床熔炼炉用下料装置,通过该装置直接将物料送入电子束冷床熔炼炉的冷床上完成海绵钛和其它合金料混合,即可按常规进行熔化并凝铸成锭。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免混料的电子束冷床熔炼炉用下料装置进行下料的方法,直接就能将所需物料送入电子束冷床熔炼炉的冷床上完成海绵钛和其它合金料的混合的同时,按常规进行熔化并凝铸成锭,无需预先进行混料、压块。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免混料的电子束冷床熔炼炉用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电子束冷床熔炼炉真空熔炼室顶部的称料仓,该称料仓底部设有与冷床垂直的下料口、顶部设有进料口,且下料口上设有第一开闭门,进料口与竖直下料管相连,竖直下料管通过第二开闭门与上方的储料仓相连,储料仓顶部通过第三开闭门与料斗相连,储料仓顶部通过真空管与真空泵相连,以便合金料经过第三开闭门先进入储料仓中,通过真空泵使储料仓形成与真空熔炼室相适应的真空环境后,打开第二开闭门,使合金料通过竖直下料管进入称料仓中,再打开第一开闭门进入真空熔炼室的冷床上,与海绵钛和其它合金料混合后,按常规进行熔化并凝铸成锭。
所述称料仓底部的第一开闭门上设有称重传感器,该称重传感器通过导线与计量器电连接,用于对进入称料仓中的合金料进行称重,满足熔炼要求。
所述竖直下料管下端设有排料阀,以便缓慢将合金料排入称料仓中,防止合金料对称重传感器造成冲击而影响计量精度。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基于免混料的电子束冷床熔炼炉用下料装置进行下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各步骤:
1)打开第三开闭门,关闭第二开闭门,将合金料经过料斗送入储料仓中,关闭第三开闭门,开启真空泵使储料仓形成与真空熔炼室相适应的真空环境;
2)打开第一开闭门,使称料仓保持与真空熔炼室相适应的真空环境后,关闭第一开闭门;
3)打开第二开闭门,使合金料进入竖直下料管中,再经排料阀缓慢进入称料仓中,通过称重传感器获得所需量的合金料;
4)打开第一开闭门,使合金料落入真空熔炼室的冷床上,而与冷床上的海绵钛和其它合金料混合,按常规进行熔化并凝铸成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60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