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复合膜封口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25117.3 | 申请日: | 2018-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6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沈晓锋;秦晓辉;曹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诺倍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51/10 | 分类号: | B65B51/10;B65B51/3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智汇聚晨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09 | 代理人: | 廖珍珍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复合 封口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膜热封设备组件,尤其是一种全自动复合膜封口机构。该机构包括第一导热输送带和第二导热输送带,第一导热输送带和第二导热输送带分部具有一平直相对边,每条平直相对边背侧设有可离合热压组件,平直相对边背侧位于可离合热压组件沿输送方向后侧设有冷压组件,在第一导热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出口端设有滚切组件。本发明的全自动复合膜封口机构在压合输送方向上依次设置可离合的热压组件、冷压组件以及滚切组件,使带封边的复合膜依次经过热压融合,冷却脱离以及冷切,使得再生复合膜材料在脱离输送带以及切边时温度降到分解温度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膜热封设备组件,尤其是一种全自动复合膜封口机构。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的包装类型中,各类薄膜、复合膜的包装形式是一种普遍采用的类型,其中,复合膜广泛的应用于快递袋包装等领域,为了实现快速的包装,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能够自动对复合膜袋进行封口或者封边的机器设备,现在市场上的此类设备一般的封装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热切封装,通过加热的切刀对复合膜材料切断的同时进行热封,形成一熔合的接缝,实现封装,此类封装的封口处是线性封装,仅在边缘处熔合封闭,所以在密封强度要求较高时,此种方式往往达不到要求;另一种形式是滚切热封,通过加热的滚轮压合两层复合膜后通过滚轮上的环形切刀对封边进行滚切,这种方式在压合时可通过滚轮实现一定宽度的封边,同时进行切边,密封强度好,加工效率高。但是由于现在快递行业规模巨大,使用原生材料制成的复合膜由于温度宽容度高,材料不易分解,所以可以使用上述的滚切热封工艺进行封边,但是为了重复利用复合膜材料,现在市面上有大量的再生复合膜,该材料的稳定性不及原生复合膜材料,实际加工中发现,此类再生复合膜采用滚切热封工艺时,由于滚轮一边对材料进行牵引的同时、一边加热,材料进行加热和牵引容易使材料解体,大量的粘附在滚轮和环形切刀上,使滚轮无法实现两层材料的压合和切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既能够实现一定宽度的封边,保证封闭强度;又能够适用于再生复合膜材料的全自动复合膜封口机构。
该组件包括相对地设于待压合封边的两层复合膜材料两侧的第一导热输送带和第二导热输送带,第一导热输送带和第二导热输送带分部具有一平直相对边,每条平直相对边背侧设有可离合热压组件,平直相对边背侧位于可离合热压组件沿输送方向后侧设有冷压组件,在第一导热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出口端设有滚切组件,经第一导热输送带和第二导热输送带输送的复合膜经可离合热压组件的热压合、冷压组件的压合后在滚切组件处进行再次滚压和切边。
优选地,滚切组件处设有对滚切组件或者复合膜材料在滚切组件中的运行路径上对复合膜材料进行冷却的冷却组件。
优选地,每个所述的可离合热压组件包括可贴合和远离对应的平直相对边的加热块、以及驱动加热块贴合和远离对应的平直相对边的加热块驱动机构;所述的第一导热输送带和第一导热输送带包括呈三角形设置的三个导轮以及安装在三个导轮上呈三角形的送膜钢带,三角形设置的导热输送带形成内部的容置空间,所述的加热块和冷压块位于该容置空间内。
优选地,每个所述的输送带加热块在垂直于该侧平直相对边的方向运动;所述的加热块驱动机构为与加热块连接的离合气缸。
优选地,每个所述的冷压组件分别包括贴合于对应一侧的平直相对边背部的冷压块以及与冷压块连接的冷压块调节机构。
优选地,所述的滚切组件包括有相配合的一主动牵引轮和一从动牵引轮,该从动牵引轮配合一膜边圆切刀轮。
优选地,所述的冷却组件包括主风冷管以及由主风冷管引出的位于主动牵引轮进入端的第一风冷管和位于主动牵引轮出口端的第二风冷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诺倍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诺倍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251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