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拟器的人机交互界面生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7942.0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3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杜心达;聂杏飞;纪鹏飞;刘维强;周小敏;李新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梁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7/02 | 分类号: | G05B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器 仿真模型 人机交互界面 上位机 下位机 构建 控件 输入/输出信号 应用软件接口 半实物仿真 下位机程序 高级操作 关联控制 控制按钮 输出需求 输入需求 按钮 下载 关联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半实物仿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模拟器的人机交互界面生成方法,包括:构建模拟器的上位机的LabVIEW界面,构建模拟器的下位机的仿真模型;根据仿真模型的信号的输入需求、及参数的输出需求生成LabVIEW界面的控件;将仿真模型的输入/输出信号与控件关联;将仿真模型(下位机程序)下载至下位机中,在上位机LabVIEW界面添加控制按钮,并关联控制按钮与仿真模型的应用软件接口。本发明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基于模拟器的人机交互界面生成方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且具备多种高级操作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半实物仿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模拟器的人机交互界面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飞行模拟器半实物仿真系统是在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中使用原生控件进行构建的,利用仿真构建监控和操作的软件界面。Simulink所包含的原生控件支持常量输入、开关、数字显示和波形显示等基础功能,其外观样式单一均为矩形。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构建半实物仿真系统的方法需要掌握MATLAB/Simulink的使用方法才能熟练使用该软件界面,较难掌握;且不具备包括瞬时式开关,可自动断开等形式的交互式开关在内的高级操作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模拟器的人机交互界面生成方法,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且具备多种高级操作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基于模拟器的人机交互界面生成方法,包括:构建模拟器的上位机的LabVIEW界面,构建模拟器的下位机的仿真模型;根据仿真模型的信号的输入需求、及参数的输出需求生成LabVIEW界面的控件;将仿真模型的输入/输出信号与控件关联;将仿真模型(下位机程序)下载至下位机中,在上位机LabVIEW界面添加控制按钮,并关联控制按钮与仿真模型的应用软件接口。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提供了一种基于模拟器的人机交互界面生成方法,通过构建模拟器的上位机的LabVIEW界面,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飞行模拟器信号输入需求、以及参数输出需求,设计相应的控件。由于LabView原生控件功能齐全,因此可实现多种高级操作功能、且利用LabView原生控件操作简单;通过将仿真模型的输入/输出信号与控件进行关联,用户可以通过上位机LabVIEW界面与飞行模拟器的仿真模型进行交互;并且将仿真模型下载到实时运行该模型的下位机中,在上位机LabVIEW界面中添加控制按钮,并关联控制按钮与仿真模型的应用软件接口,以实现在该下位机中控制仿真模型的运行以及计算等的功能。
另外,构建模拟器的上位机的LabVIEW界面,具体为:构建包含有第一类页面和第二类页面的LabVIEW界面。该方案通过第一类页面和第二类页面将仿真模型的多个输入/输出信号分开展示,便于用户查找。
另外,根据仿真模型的信号及参数输入/输出需求生成LabVIEW界面的控件之后,还包括:将使用频率满足预设条件的控件显示在第一类页面中、将使用频率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控件显示在第二类页面中。该方案根据使用频率的高低不同将多个控件分别展示在不同的页面中,便于用户查找控件
另外,将使用频率满足预设条件的控件显示在第一类页面中、将使用频率不满足预设条件的控件显示在第二类页面中之后,还包括:将第一类页面作为LabVIEW界面的默认显示页面。
另外,根据仿真模型的信号及参数输入/输出需求生成LabVIEW界面的控件,具体包括:根据仿真模型的信号输入需求生成LabVIEW界面的操作控件;根据仿真模型的参数输出需求生成LabVIEW界面的显示控件。
另外,将仿真模型的输入/输出信号与控件关联,具体包括:将仿真模型的输入信号与操作控件关联;将仿真模型的输出信号与显示控件关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梁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梁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7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向电子产品故障物理仿真的振动分析方法
- 下一篇:车载摄像头仿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