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材料钝化膜损伤修复原位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07002.1 | 申请日: | 2018-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94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淡振华;渠佳慧;曾冬梅;常辉;周廉;王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C23C22/73 |
代理公司: | 南京德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2 | 代理人: | 肖念 |
地址: | 2118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钝化膜 损伤修复 原位监测装置 电化学系统 损伤 气体传输系统 液体传输系统 电位 电化学数据 模拟材料 气液传输 循环流动 应力系统 原位观测 压应力 除氧 施加 测试 海洋 监测 | ||
1.一种材料钝化膜损伤修复原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应力控制系统以及气液传输系统,其中:
所述压应力控制系统包括底部圆盘(4)、顶部圆盘(7)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底部垫块(3)、顶部垫块(5)、压力传感器(6)、以及四根螺栓(8-1)和四个螺母(8-2),底部垫块(3)连接在底部圆盘(4)上,底部垫块(3)与顶部垫块(5)之间设置一溶液槽(2),顶部垫块(5)与顶部圆盘(7)之间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试样(1)被设置成放置在溶液槽(2)内,并通过底部垫块(3)与顶部垫块(5)进行固定,四根螺栓(8-1)均匀地插入并贯穿底部圆盘(4)与顶部圆盘(7),在顶部圆盘(7)的上部通过四个对应的螺母(8-2)的紧固力以对试样(1)施加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6)用以检测所施加的压力;
所述气液传输系统包括蠕动泵(9)、密封溶液罐(10)、储气瓶(12)以及气体流量控制器(11),密封溶液罐(10)具有气体输入口、液体输出口以及回流口,回流口与溶液槽(2)之间通过管道连接,气体流量控制器(11)设置在储气瓶(12)与密封溶液罐(10)之间,用于将气体经由气体输入口输送到密封溶液罐(10)内以去除溶液中的氧气;所述蠕动泵(9)通过管道连接在密封溶液罐(10)的液体输出口与溶液槽(2)之间,用于将去除氧气后的溶液输入到溶液槽(2)中,使试样(1)浸泡在除氧的溶液中,并保持溶液循环流动;
其中,所述溶液槽(2)中安装参比电极Ag/AgC l(14)以及对电极铂丝(15),在试样(1)的头部焊接镍丝以连接工作电极,连接电化学工作站(13),构建三电极体系以监测划痕的电化学数据,其中在溶液槽(2)中通过移动划针(16)沿试样长度方向划痕,划痕时通过电化学工作站(13)记录电位电流的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钝化膜损伤修复原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槽(2)的中部开有矩形缺口,以允许划痕的操作,并且在两边开孔,分别连接到蠕动泵和密封溶液罐(10),以实现溶液的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钝化膜损伤修复原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样(1)、底部垫块(3)以及顶部垫块(5)的两端光滑平整,以使得压应力垂直施加于试样(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材料钝化膜损伤修复原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1)在受到压应力的情况下,通过三电极体系监测并与电化学工作站(13)连接,实现压应力状态下钝化膜损伤修复的原位电化学监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钝化膜损伤修复原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圆盘(4)、顶部圆盘(7)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底部垫块(3)、顶部垫块(5)均为不锈钢材料制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钝化膜损伤修复原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垫块(3)和顶部垫块(5)的中央形成有相互配合的并具有试样大小的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材料钝化膜损伤修复原位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试样(1)上,留出划痕的工作面积,并且在其余面积使用指甲油封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700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