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信用主体综合分析管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03733.9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63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明;李点将;郭洋;李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 | 分类号: | G06F16/245;G06F16/2458;G06F16/248 |
代理公司: | 合肥昊晟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3 | 代理人: | 王林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信用 主体 综合分析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用主体综合分析管理系统及方法,包括信用主体专题库模块、主体基本信用分析模块、信用主体趋势多维分析模块和信用关系分析模块。本发明主要针对在信用监管建设过程中各类监管系统信用评价标准不统一、各类社会主体信用数据不能共享、不能按地域进行信用分析、缺乏社会主体信用指标检测和事前分类评级预测功能的情况,针对企业和自然人两大信用主体进行大数据综合分析,提供一种不同维度的信用监管指标和模型管理,可用于实现事前分类评级预测,事中数据共享联合监管和事后趋势评估监管的功能,有助于管理部门有效监管和科学决策,增强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能力,提升全社会诚信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社会主体信用监管,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信用主体综合分析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参与经济生活的社会主体活跃度提高,在此过程中,发生的“诚信意识缺失、诈骗现象满天飞”的现象比较普遍,且高发频发的态势未能得到根本性遏制,严重影响市场秩序的持续健康发展,建立起综合的信用监管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当前,政务服务切实已让办事人员体验到服务的便捷和服务效率的提升,但在诸如针对社会主体的信用综合分析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存在诸如主管部门业务监督人力有限,在日常监管频次和监管事项上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监管需求无法在征集数据时获取市场主体的所有数据,导致监管无法全局化;收集数据延时现象严重,特别是针对于区县级及以下单位,信息化系统利用率不高,如针对移动端的应用等,导致普遍存在收集反馈时间延时且收集的数据标准不统一现象;被监管对象面临着经营任务重、专职专业人员缺失等诸多客观困难,导致行业政策规章难以有效执行落实。
当前,虽然重点行业和领域均已建立起对应的监管制度和行驶对应的监管手段,但由于现有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特性,在信用监管建设过程中缺乏统筹规划,各自独立建设现象严重,存在各类社会主体信用数据不能共享,信用数据存储安全等级低,各类监管系统信用评价标准不统一,信用数据分析能力弱,不能按地域进行信用分析,缺乏社会主体信用指标检测和事前分类评级预测功能。影响了信用数据的有效利用和再开发,制约了管理部门有效监管和科学决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社会目前已建信用监管系统,在信用监管建设过程中缺乏统筹规划,存在各类社会主体信用数据不能共享,从而制约了管理部门有效监管和科学决策,因此提供了一种信用主体综合分析管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包括信用主体专题库模块、主体基本信用分析模块、信用主体趋势多维分析模块和信用关系分析模块。
所述信用主体专题库模块,用于根据信用主体的日常生活和经营活动,统计对应主体的信用数据归集目录,通过采集政务服务中产生的信用数据和从互联网采集信用主体行为事件的信用数据,形成对应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主体专题库。
所述主体基本信用分析模块,用于提供针对信用主体的个体信用分析,从多维度反映信用主体的内在信用状况。
所述信用主体趋势多维分析模块,用于按照地域、行业、时间和类型多个维度提供信用主体的分布情况、变化趋势情况和宏观信用状况的可视化分析。
所述信用关系分析模块,用于直观揭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通过信用主体关联关系层层穿透和可视化展现,为风险预警、反欺诈提供依据。
所述政务服务中产生的信用数据取自于人社、工商、税务、水电气公共事业单位、通讯类单位;所述从互联网采集信用主体行为事件的信用数据取自于微博、大型权威论坛、重点媒体网站。
所述主体基本信用分析模块,包括主体股权关系分析子模块、主体财务情况分析子模块、主体规模分析子模块、主体信用轨迹分析子模块。
所述主体股权关系分析子模块,用于通过丰富可视化的展现方式,展示企业的股权关系结构,包括股东名称、股权占比情况及股权关联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37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