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碱地土壤生物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00721.0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4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娟;徐升运;陈卫锋;秦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A01B79/02;B09C1/08;B09C1/10;C09K101/00;C09K10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栈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0 | 代理人: | 潘卫锋 |
地址: | 710043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碱地 土壤 生物 改良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碱地土壤生物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改良剂由改良剂组份A和改良剂组份B组成,改良剂组份A按照体积百分比包括:2%~8%纤维素酶、3%~8%木质素酶、2%~8%蛋白酶、5%~10%绿色木霉菌菌悬液、5%~10%热带假丝酵母菌菌悬液、8%~15%巨大芽孢杆菌菌悬液、8%~12%胶质芽孢杆菌菌悬液、余量为生化黄腐酸液;改良剂组份B按照体积百分比包括12%~15%水溶性润滑液、7%~9%水溶性金属螯合剂、2%~4%水凝胶增效剂、3%~5%二氧化碳发泡剂、0.5%~1.5%分散剂、10%~12%生物质提取液,余量为温敏型水凝胶微粒。本发明利用微生物和温敏型水凝胶在植物种植前和种植时配合施用,可改善土壤盐碱地情况,并使植物增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及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盐碱地土壤生物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问题更为严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粮农组织(FAO)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面积为9.54亿公顷,其中中国为9913万公顷。中国盐碱地面广量大,西北、华北、东北西部和滨海地区都有分布,土地盐碱化不仅危害作物赖以生存的土壤条件,而且抑制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缺苗、减产、死亡,从而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土地盐碱化严重的地区,造成大面积农田弃耕、荒芜,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问题,已经成为世界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制约因素。
盐碱地在利用过程当中,简单说,可以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是指它的出苗率在70%~80%,它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盐碱地是指它的含盐量超过千分之六,出苗率低于50%;中间这块就是中度盐碱地(用pH值表示为:轻度盐碱地pH值为:7.1~8.5,中度盐碱地pH值为:8.5~9.5,重度盐碱地pH值为:9.5以上)。
目前治理盐碱地的措施主要有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等四个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而且不能根本解决土壤盐碱化的蔓延和发展。因此,上述措施均有极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盐碱地土壤生物改良剂,由改良剂组份A和改良剂组份B组成,
所述改良剂组份A按照体积百分比包括:2%~8%纤维素酶液、3%~8%木质素酶液、2%~8%蛋白酶液、5%~10%绿色木霉菌菌悬液、5%~10%热带假丝酵母菌菌悬液、8%~15%巨大芽孢杆菌菌悬液、8%~12%胶质芽孢杆菌菌悬液、余量为生化黄腐酸液,其中,绿色木霉菌菌悬液中活菌数≥108cfu/mL,热带假丝酵母菌菌悬液中活菌数≥108cfu/mL,巨大芽孢杆菌菌悬液中活菌数≥1010cfu/mL,胶质芽孢杆菌菌悬液中活菌数≥1010cfu/mL;
所述改良剂组份B按照体积百分比包括12%~15%水溶性润滑液、7%~9%水溶性金属螯合剂、2%~4%水凝胶增效剂、3%~5%二氧化碳发泡剂、0.5%~1.5%分散剂、10%~12%生物质提取液,余量为温敏型水凝胶微粒。
进一步地,所述改良剂组份A的制备方法为:
A1:将绿色木霉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分别进行扩大培养,分别得到四种培养液;
A2:再将所述培养液按10%~15%的体积量接种入发酵罐分别进行液体培养,培养温度25~35℃,培养时间24~48h,分别获得四种菌悬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未经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00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