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磷石膏路基材料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8964.5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3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廖延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绵筑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6 | 分类号: | C04B28/16;C04B11/26;C04B11/024;C04B11/0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廖元秋 |
地址: | 618200 四川省德***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使用 石膏 路基 材料 制备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磷石膏路基材料的制备和使用方法,属于路基材料领域,本发明将自由含水率为7%‑20%的磷石膏加入到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进行中和反应,得到去除可溶性磷酸根和氟离子的磷石膏;制得的磷石膏在170℃‑350℃下进行高温煅烧,使其中的二水石膏转变为III型无水石膏;制得的III型无水石膏与水、减水剂和防水剂混合,制得所述磷石膏路基材料。本发明提出的使用方法是先将磷石膏路基材料用于路基建造,路基服役完成后,对磷石膏路基材料再次进行高温煅烧,并再次用于路基建造。本发明所制得的磷石膏路基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水稳性和体积稳定性,在维持磷石膏路基材料性质纯粹性的前提下,实现可循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路基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磷石膏路基材料的制备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磷石膏是磷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我国是磷化工大国(磷肥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年排放磷石膏约2000万吨,年利用率小于20%,当前我国堆存的磷石膏约2.5亿吨。磷石膏的主要成为二水石膏(质量分数通常大于85%),同时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如H+,可溶性P2O5和F离子。未得以利用的磷石膏在堆存过程中,可溶性杂质可随着其中的自由水向地下渗透,造成水体污染,危害生态和环境。
如何拓展磷石膏的利用渠道,以缓解空间、环境和生态压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磷石膏进行水洗或碱中和处理,可将磷石膏制备成水泥调凝剂、磷肥、砌块、石膏板和墙体抹面砂浆等材料,但制备这些材料产生的磷石膏消纳量和磷石膏的年产量不匹配,依然有大量的磷石膏(年产量的80%左右)堆存,需要开辟新的应用途径。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交通设施建设,2017年,我国高速公路的总里程为13.7万公路,位居世界第一位,但相对于人口总量和经济发展需求,我国的交通设施建设还有待于持续的提升。公路建设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路基材料,常规的路基材料包括石头、砂和土壤等,这些天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已造成严重的生态和环境危害。如果能使用磷石膏这样的工业副产物来取代常规的路基材料,则可获得双赢的局面。
将磷石膏用作路基材料,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吴少鹏等研究了磷石膏-粉煤灰-生石灰体系(质量比为8:8:1)用作路基材料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压实度情况下,该体系可用于公路路基的制备(吴少鹏,沈卫国,周明凯,等.磷石膏粉煤灰石灰固结材料的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1,14(z1):13-15.);周富涛等研究了磷石膏-粉煤灰-水泥-生石灰体系(质量比为9:10:2:1)用作路基材料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磷石膏掺量适宜的条件下,体系可获得最优的强度(周富涛,石宗利.磷石膏路基材料的实验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4,23(4):49-52.)。
从上述研究结果可见,已有研究将磷石膏用作路基材料的思路是使用水硬性胶凝材料(如水泥、粉煤灰)的水化反应,通过生成水溶性极低的C-S-H凝胶或钙矾石晶体来胶结磷石膏颗粒并产生强度。该方法的优点是提升了所研究复合材料体系的强度和水稳性,缺点是钙矾石的生成使得体系有后期膨胀破坏的风险,同时水泥、粉煤灰和石灰等外部物质的掺入,改变了磷石膏的纯粹性,降低了磷石膏再生利用的可行性(譬如:水化硬化后的磷石膏-粉煤灰-水泥-石灰体系难以再生并作为石膏材料来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的磷石膏路基材料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本发明在保持磷石膏材料性质纯粹性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手段来保障磷石膏作为路基材料的可行性,形成一种绿色环保、可循环使用的磷石膏路基材料。该路基材料在满足作为一种交通设施的建筑材料所应具有的强度、水稳性和体积稳定性的前提下,还具有绿色环保、可循环使用的特点。其中,强度指路基材料承受外部荷载的能力,水稳性指路基材料在浸水状态下的抗软化能力,体积稳定性指路基材料在服役过程中的尺寸保持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绵筑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绵筑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89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用吸声隔音复合材料
- 下一篇:一种高效绿色建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