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7774.1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6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胡鹏;陈宁涛;杨夫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B1/26 | 分类号: | C25B1/26;C25B9/00;A47J4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解腔 电解腔 进水流道 溶质 电解液 电解装置 进水口 排出 电解电解质溶液 隔离 电解液排放 电解质溶液 出水接口 用户需要 水溶解 电极 进水 浸泡 腐蚀 容纳 消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溶解腔,用于容纳溶质,所述溶解腔具有进水口,自进水口进入的水溶解溶质以形成电解质溶液;电解腔,用于电解电解质溶液以形成电解液,所述电解腔设有用以排出电解液的出水接口;第一进水流道,与溶解腔隔离,所述电解腔具有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入口与第一进水流道相连,自第一进水流道向电解腔内进水以排出电解液。本发明通过设置与溶解腔隔离的第一进水流道,使得电解液排放阶段无需消耗溶解腔内的溶质,避免用户需要频繁向溶解腔内添加溶质,提高产品体验,同时,也避免电解腔内的电极长期浸泡在溶液中而发生腐蚀,不利于长期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餐具食品清洗杀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餐具和食材的卫生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对餐具和食材的清洗通常包括浸泡、冲洗,并借助于高温或臭氧进行杀菌,以达到清洗、去农药、去激素、保鲜的效果。然而,高温对一些餐具或食材可能产生破坏,臭氧会破坏食材营养,而且还要考虑对剩余臭氧的处理和吸收。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采用电解液例如氯化钠电解液对餐具和食材清洗的洗涤腔。通常在洗涤腔的前侧连接电解装置,向电解装置内通入电解质溶液后将其电解为电解液,然后将电解液排入洗涤腔内,以清洗餐具或食材。而对于电解装置中电解液的排放,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电解液自身重力来实现,比如可以设置电磁阀来控制电解装置排水口的启闭,并保持相应液位差以保证排水顺畅,现有技术中还有在排放管路上设置抽水泵。但是上述排放方式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前者的排液可靠性和效率偏低,产品设置位置自由度较低,而后者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并且,由于水流通过溶质腔的流速不稳定,以及流道本身结构的缺陷,往往造成溶质得不到充分溶解,或者在电解腔内溶液过饱和析出溶质,该溶质的固体颗粒容易造成抽水泵堵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高效排放电解液且保持溶质使用时长的电解装置,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溶解腔,用于容纳溶质,所述溶解腔具有进水口,自进水口进入的水溶解溶质以形成电解质溶液;电解腔,用于电解电解质溶液以形成电解液,所述电解腔设有用以排出电解液的出水接口;第一进水流道,与溶解腔隔离,所述电解腔具有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入口与第一进水流道相连,自第一进水流道向电解腔内进水以排出电解液。
进一步的,所述溶解腔和电解腔一体设置并通过分隔壁分隔开,所述分隔壁上具有连通所述溶液通道与电解腔的第二入口,所述出水接口位于电解腔的其它外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水流道沿溶解腔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一入口位于分隔壁上,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一入口分别位于所述分隔壁的两边。
进一步的,所述溶解腔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水接口以及与进水接口相通的第二进水流道,所述第二进水流道上设置有进水阀,在所述进水阀的第一状态下,所述进水接口通过第二进水流道与溶解腔的进水口连通,在所述进水阀的第二状态下,所述进水接口通过第二进水流道与第一进水流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溶液流道具有连通所述溶解腔的入口、和连通所述电解腔的出口,所述入口与所述出口之间形成了液流的缓冲腔,所述溶液流道的出口构成了电解腔的第二入口,所述溶液流道的入口构成了溶解腔的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腔呈上下迂回状,所述缓冲腔内设有竖向隔离筋,所述竖向隔离筋两侧的流道流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溶液流道单向连通所述溶解腔和电解腔,所述竖向隔离筋之后设置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溶解腔中设置有用于将溶解腔分割为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的隔离板,所述第一分腔内容纳溶质,所述隔离板上设置有用于供水在第一分腔和第二分腔内交换的通孔,进入所述溶解腔的水在所述第一分腔和/或所述第二分腔流过后进入所述电解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77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