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安装汽车尾灯的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7749.3 | 申请日: | 201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48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尤丹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安装 汽车 尾灯 工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安装汽车尾灯的工装,包括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上的活动支撑结构,所述活动支撑结构包括螺纹杆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轴、从动轴,主动轴与动力中转组件连接,动力中转组件与突出组件连接,动力中转组件驱动所述突出组件作运动轨迹呈圆环形的旋转运动;从动轴上设有转盘,转盘上设有内凹结构;突出组件的旋转中心偏离转盘的旋转中心;突出组件的顶部设有拨动组件,随所述突出组件旋转的拨动组件能够与所述内凹结构配合;螺纹杆螺接在从动轴的中空腔内,螺纹杆能够支撑在汽车尾灯。本发明能够实现汽车尾灯与装配工位的紧密配合,进而,汽车尾灯得到稳定而准确的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尾灯装配时的定位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装配,在装配汽车尾灯时,汽车尾灯、汽车尾部件及汽车尾部两翼件均被定位在装车工位上,汽车尾灯匹配在汽车尾部件和汽车尾部两翼件之间,之后,操作者通过紧固件将汽车尾灯固定在汽车尾部件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定位汽车尾灯,便于其安装在汽车尾部件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安装汽车尾灯的工装,包括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上的若干支撑块和若干支撑柱,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限位模块,所述限位模块包括竖立部和横向部,横向部位于竖立部的顶部,横向部能够与汽车尾灯的凹槽配合;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活动支撑结构,所述活动支撑结构包括螺纹杆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基盘、主动轴、从动轴;主动轴设置在基盘的底部,主动轴与动力中转组件连接,动力中转组件与突出组件连接,动力中转组件驱动所述突出组件作运动轨迹呈圆环形的旋转运动;从动轴设置在基盘的顶部,从动轴上设有转盘,转盘上设有内凹结构;突出组件的旋转中心偏离转盘的旋转中心;突出组件的顶部设有拨动组件,随所述突出组件旋转的拨动组件能够与所述内凹结构配合;所述基盘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从动轴中空,螺纹杆螺接在从动轴的中空腔内,螺纹杆能够支撑在汽车尾灯的底部。
所述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所述主动轴被驱动,动力中转组件驱动突出组件运动,当突出组件与转盘的距离较近时,拨动组件配合入内凹结构,并带动转盘、从动轴与其同步转动。当突出组件与转盘逐渐远离时,拨动组件与内凹结构脱离,突出组件继续旋转而转盘和从动轴静止。
汽车尾灯的外侧面暴露在外,光滑而美观,汽车尾灯的内侧,配合在汽车尾部件和汽车尾部翼件之间的内凹部中,该内凹部的主体部分位于汽车尾部件上。汽车尾灯的内侧面凹凸不平,设有定位用的凹槽。
在组装汽车尾部时,汽车尾部件定位在装车工位的第一定位模块上,汽车尾灯定位在所述用于安装汽车尾灯的工装上,汽车尾部两翼件分别定位在第二定位模块上,汽车尾部两翼件位于汽车尾部件的左右两侧。之后,通过紧固件连接汽车尾部件、汽车尾灯和汽车尾部翼件。
其中,定位所述汽车尾灯时,固定板上的若干支撑块和若干支撑柱支撑在汽车尾灯的底部,汽车尾灯以横推的方式使其上的凹槽与限位模块的横向部配合,使汽车尾灯准确而稳定在定位在所述用于安装汽车尾灯的工装上。
汽车尾灯的内侧面、底部属不均匀的曲面,难以与均固定设置的支撑块、支撑柱、限位模块紧密配合,为此,本发明设计一活动的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汽车尾灯的底部。操作中,横向推动汽车尾灯,汽车尾灯能够轻易地位于若干支撑块和若干支撑柱之上,且汽车尾灯的横向的凹槽能够与限位模块的横向部配合,但此时,汽车尾灯与所述用于安装汽车尾灯的工装的配合是松动的、不紧密的。为此,传动机构的主动轴被驱动,所述主动轴可以是人工驱动,也可以是电机驱动,无论是人工驱动还是电机驱动,主动轴的旋转角度不一定精确,但旋转角度不一定精确的主动轴,只要其旋转角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驱动从动轴旋转至从动轴静止,所述从动轴的旋转角度是精确的,进而,被从动轴驱动的螺纹杆的上升量是精确的,螺纹杆能够顶在汽车尾灯的底部,避免螺纹杆上升量不够而导致的汽车尾灯定位不稳固,避免螺纹杆上升量过大而导致的汽车尾灯被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亚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77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