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制大胡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94621.1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4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姚连书;陈庆;张翔;何敏;任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D3/02 | 分类号: | G10D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王海权 |
地址: | 564707 贵州省遵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鸣管 琴筒 琴杆 散音孔 左端 琴皮 长度方向设置 竹材 顶部设置 水平设置 长条状 端开口 紧配合 开孔 内壁 千金 琴头 琴托 琴弦 琴轴 音窗 发音 柔和 穿过 共鸣 封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竹制大胡,包括琴筒、琴杆、琴托、琴皮、琴轴、琴头、琴弦和千金线,琴筒两端均由琴皮蒙制,琴杆设置在琴筒右端上,琴筒左端顶部设置有音窗,琴筒内水平设置有管状共鸣管,共鸣管四周均与琴筒内壁成间隙,共鸣管上下壁对应琴杆处开孔,琴杆从共鸣管上下壁的孔中穿过,琴杆与共鸣管紧配合,共鸣管左端封闭,右端开口,共鸣管左端上下壁分别设置有散音孔,上下壁的散音孔相对,散音孔为长条状且沿共鸣管长度方向设置,大胡由竹材制成;该大胡琴声非常柔和、圆润,共鸣强,发音宏亮,传远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乐器,特别涉及一种竹制大胡。
背景技术
大胡,俗称胡琴,属于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弓弦乐器,因作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其一般由琴筒、琴杆、琴托、琴皮、琴轴、琴头、琴弦和千金线构成,琴师演奏大胡时采取坐姿,左手持琴,右手持弓,而现有的大胡由于只有琴筒共鸣,琴声还不是很柔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竹制大胡,琴声非常柔和、圆润,共鸣强,发音宏亮,传远效果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竹制大胡,包括琴筒、琴杆、琴托、琴皮、琴轴、琴头、琴弦和千金线,所述琴筒两端均由琴皮蒙制,所述琴杆设置在琴筒右端上,所述琴筒左端顶部设置有音窗,所述琴筒内水平设置有管状共鸣管,所述共鸣管四周均与琴筒内壁成间隙,所述共鸣管上下壁对应琴杆处开孔,所述琴杆从共鸣管上下壁的孔中穿过,所述琴杆与共鸣管紧配合,所述共鸣管左端封闭,右端开口,所述共鸣管左端上下壁分别设置有散音孔,上下壁的散音孔相对,所述散音孔为长条状且沿共鸣管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大胡由竹材制成。
进一步,所述音窗包括四个大孔和三个小孔,三个小孔沿琴筒周向设置,最中间的小孔在水平方向上与琴杆对齐,四个大孔均匀分布在三个小孔左右两侧。
进一步,所述琴杆为管状,位于琴筒中的琴杆上设有共振孔,琴轴下临近琴轴处设置有共鸣孔。
更进一步,琴筒顶面处的琴杆上设置有运弓槽。
再进一步,所述共鸣管由竹筒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竹制大胡,琴筒两端都由琴皮封闭,而音窗开在琴筒顶部并远离琴杆,琴筒内还设置有共鸣管,共鸣管对应琴弦端开口,另一端封闭,使得琴皮上的音量经过共鸣管及琴筒的同时共鸣作用,最终发出的声音非常柔和、纯净、灵敏、圆润,共鸣强,发音宏亮,音色美,传远效果好。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琴筒俯视图;
图3为图1中共鸣管与琴筒、琴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琴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发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贵州新锦竹木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46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