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3098.0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9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董成根;吕松;刘海龙;郭宏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联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Q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 |
地址: | 100010 北京市东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锁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预定平台发送的预约信息和第一eID身份标识,预约信息包括预约时间段;将接收到的门锁发送的签名结果发送给eID中心,以用于eID中心根据所述签名结果来生成验证结果和第二eID身份标识;接收eID中心发送的所述验证结果和第二eID身份标识;根据预约信息、第一eID身份标识、验证结果和第二eID身份标识,发送开锁指令给门锁,以用于门锁进行开锁操作。该方法通过eID载体进行房间预定,现场使用eID载体进行智能门锁的开锁,过程中不存在个人实名信息传输,提高了个人信息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开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与智能家居的风起云涌,智能生活理念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国内目前公寓、酒店等公共场所的智能门锁,远程预定时需填写个人的实名信息,互联网平台上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进行入住登记、预约,在互联网平台存在个人信息留存。入住时依然需要持个人身份证与管理员当面进行登记,进行个人信息验证(与预约实名信息是否相符),验证完成后,管理员分配钥匙、门卡或开锁指令,完成入住手续。
用户无法自助开锁入住,公寓、酒店等相关管理员掌握了用户的个人信息(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存在个人隐私信息泄露风险。同时用户需要进行个人信息登记、确认、交付房卡等繁琐流程,增加了人力成本和时间开销。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的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开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用户无法自助开锁入住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开锁方法,应用于门锁管理系统,该方法包括:
接收预定平台发送的预约信息和第一eID身份标识,预约信息包括预约时间段;
将接收到的门锁发送的签名结果发送给eID中心,以用于eID中心根据签名结果来生成验证结果和第二eID身份标识;
接收eID中心发送的验证结果和第二eID身份标识;
根据预约信息、第一eID身份标识、验证结果和第二eID身份标识,发送开锁指令给门锁,以用于门锁进行开锁操作。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开锁方法,应用于预定平台,该方法包括:
接收预约信息、eID载体信息、待签原文和eID签名值,预约信息包括预约时间段;
将eID载体信息、待签原文和eID签名值发送给eID中心,以用于eID中心生成第一eID身份标识;
将预约信息和接收到的eID中心发送的第一eID身份标识发送给门锁管理系统,以用于门锁管理系统生成门锁的信息;
将接收到的门锁管理系统发送的门锁的信息发送给预约用户,门锁的信息包括房间号和预约时间段。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开锁装置,应用于门锁管理系统,该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接收预定平台发送的预约信息和第一eID身份标识,预约信息包括预约时间段;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门锁发送的签名结果发送给eID中心,以用于eID中心根据签名结果来生成验证结果和第二eID身份标识;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eID中心发送的验证结果和第二eID身份标识;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预约信息、第一eID身份标识、验证结果和第二eID身份标识,发送开锁指令给门锁,以用于门锁进行开锁操作。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开锁装置,应用于预定平台,该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联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金联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30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程序的测试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便于收纳的电源适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