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钢筋混凝土梁三面受火试验的可拆装支撑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2044.2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9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侯晓萌;任鹏飞;郑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72 | 分类号: | G01N25/7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刘景祥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钢筋混凝土 梁三面受火 试验 拆装 支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梁三面受火试验的可拆装支撑及施工方法,可拆装支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角铁和第二角铁,沿所述的第一角铁和第二角铁的长度方向均匀设有多个连接第一角铁和第二角铁用的固定钢筋,所有的固定钢筋的两端均固定在位于同一个平面上的两个角铁的肢背上,在第一角铁和第二角铁的位于同一个平面的肢背上相邻的两个固定钢筋之间均固定设置两个限位螺母,每两个限位螺母与一个钢筋插销配合,每两个限位螺母之间设有一支撑钢筋,支撑钢筋通过旋转螺母与钢筋插销配合,所有的支撑钢筋均朝向第一角铁和第二角铁的外侧伸出。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拆装可重复使用,成本低廉,真正实现了钢筋混凝土梁三面受火的试验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梁三面受火试验的可拆装支撑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火灾是高频灾种。火灾发生时,结构材料力学性能降低,结构构件的刚度也随之发生大幅度退化,导致结构构件变形显著增加。这不仅使建筑结构的承载力降低,还会危及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建筑结构抗火性能的研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我国各类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所占比例最大。与木、竹、钢结构等结构形式相比,混凝土自身不燃,并且导热系数也比较低,具有一定的耐火能力,即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耐火性能,在长时间高温作用下也可能发生严重的破坏甚至倒塌。特别是钢筋混凝土梁,作为建筑结构中重要的水平承载构件,对其抗火性能的研究也是尤为重要。火灾试验是研究结构构件抗火性能的有效手段,其基本步骤是将结构构件置于火灾炉中,根据试验要求,可以选择对试验构件进行加载或者不加载,然后根据国际标准ISO834升温曲线对火灾炉进行升温。试验过程中测定表征构件抗火性能的参数,以此判定该结构构件抗火性能的优劣。对于钢筋混凝土梁而言,为了更好地模拟火灾下梁所处的实际状态,在进行火灾试验时需要使梁处于三面受火的状态,即梁的底面和两侧面受火,梁的顶面不受火,这就要求火灾炉炉盖底面与梁的顶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如果试验过程中,不对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加载,火灾炉的两扇炉盖直接盖在梁的顶面上即可;但多数火灾试验要对梁进行加载,由于加载设备的存在,导致火灾炉的两扇炉盖并非完全关闭状态。这使得试验进行时,炉内火焰会从炉盖与梁之间的缝隙中蹿出,导致仪器设备损坏,严重者将酿成火灾。因而在炉盖和梁之间的缝隙中需要用硅酸铝耐火棉封堵火焰。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单纯用硅酸铝耐火棉堵住缝隙。这种方法有以下两个缺点。第一,梁和炉盖之间的缝隙用硅酸铝耐火棉塞紧才能起到封堵火焰的作用,但是如果耐火棉塞得过紧,会约束梁在火灾下的变形,导致梁的变形测量不准确;同时,随受火时间的延长,梁的变形会逐渐增大,导致已经塞紧的耐火棉松动并脱落到炉内,火焰随即蹿出,易酿成火灾事故,因此这种方法并不安全可靠。第二,试验完成后,耐火棉会大量脱落到火灾炉内,不能进行二次使用,特别是当炉盖和梁之间的距离太大时,脱落的耐火棉就会更多,造成浪费。第二种方法:在炉盖和梁的顶面上打上膨胀螺栓,然后用铁丝缠绕膨胀螺栓编织成网,然后将硅酸铝耐火棉盖在铁丝网上。这种方法有以下三个缺点:第一,当炉盖材质不适宜打膨胀螺栓时,这种方法不可行;第二,在炉盖和梁的顶面上打膨胀螺栓,不但造成炉盖和梁的局部损坏,还会影响梁的受力性能。第三,每次试验前都要重复打膨胀螺栓、编织铁丝网的过程,耗时耗力,试验完成后拆装装置不方便,装置也不能重复利用,造成浪费。因此研究发明一种耐火棉固定安全可靠、拆装方便、能重复利用、成本低廉的封堵火焰的装置,是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用于钢筋混凝土梁三面受火试验的可拆装支撑及施工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拆装可重复使用,成本低廉,真正实现了钢筋混凝土梁三面受火的试验条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20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圈损伤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全阻性微井型探测器放大单元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