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数据中心余热清洁供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91017.3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37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传宝;邢志超;赵海超;郭欣;王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8 | 分类号: | F24D3/18;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张宁;刘芳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中心 余热 清洁 供暖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中心余热清洁供暖系统,该系统包括:高温热泵蒸发器提取旁通水热量后再与一次热网回水混合进入冷水机组的冷凝器换热;冷水机组的冷凝器对热网回水进行第一次加热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普通热泵的冷凝器,另一路作为低位热源被高温热泵蒸发器提取热量后与热网回水混合;普通热泵的蒸发器提取数据中心的余热,在冷凝器侧对冷水机组输出的热网回水进行第二次加热;高温热泵冷凝器对普通热泵输出的热网回水进行第三次加热,将热网回水升温至第一预设温度后通过热网供水管道送出数据中心。本系统回收利用数据中心系统产生的余热清洁供暖,能大幅降低热泵的设置容量,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和初投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品位工业余热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中心余热清洁供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数据中心系统越来越多的被设置,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数据中心系统的用电量较高,并且数据中心系统会产生大量的余热。数据中心系统产生的余热向外界环境中进行排放,会浪费掉大量的余热,从而可以对数据中心系统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供热系统,可以采用热泵回收余热技术回收数据中心系统产生的余热,为用户设备提供热量,具体来说,可以使用蒸汽驱动压缩式热泵或蒸汽驱动吸收式热泵回收数据中心系统产生的余热。
然而现有技术中,采用热泵回收余热技术回收数据中心系统产生的余热,设备需要占用较大面积的空间,占地较高,并且需要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中心余热清洁供暖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供热系统的设备需要占用较大面积的空间,占地较高,并且需要的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数据中心余热清洁供暖系统,包括:
冷水机组、普通热泵和高温热泵;其中,所述高温热泵包括高温热泵蒸发器和高温热泵冷凝器;
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凝器侧与所述高温热泵蒸发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凝器侧还用于与热网设备的回水管道连接;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凝器侧分别与所述高温热泵蒸发器的输入端、所述普通热泵的冷凝器侧连接;所述冷水机组冷凝器对热网回水进行第一次加热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普通热泵的冷凝器,另一路作为低位热源被高温热泵蒸发器提取热量后与热网回水混合;
所述普通热泵的冷凝器侧与所述高温热泵冷凝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高温热泵冷凝器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热网设备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冷水机组冷凝器对热网回水进行第一次加热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普通热泵的冷凝器,另一路作为低位热源被高温热泵蒸发器提取热量后与热网回水混合;
所述高温热泵蒸发器,用于对所述冷水机组输出的热网回水进行降温,并将降温后的热网回水输送给所述冷水机组;
所述普通热泵,用于利用数据中心系统的余热,对所述冷水机组输出的热网回水进行第二次加热;
所述高温热泵冷凝器,用于对流出所述普通热泵的热网回水进行第三次加热,将热网回水升温至第一预设温度,并将升温至第一预设温度的热网回水提供给所述热网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调峰热源;
所述高温热泵冷凝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调峰热源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调峰热源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热网设备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调峰热源,用于对所述高温热泵冷凝器的热网回水进行第四次加热,以将热网回水升温至第二预设温度,并将升温至第二预设温度的热网回水提供给所述热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热网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循环设备;每一个所述循环设备包括换热器和用户末端装置;
所述换热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调峰热源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冷水机组的冷凝器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910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