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87257.6 | 申请日: | 201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680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胡林熙;任赣;竺士杰;叶晓龙;蒋通通;乔柏林;黄文婷;曹誉文;孟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36 | 分类号: | G06F16/3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31001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知识 图谱 业务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从业务知识库中提取业务场景数据,构建知识图谱;根据定制化的采集口径将所述知识图谱中的业务场景数据同步至预设处理平台,以使所述预设处理平台对所述业务场景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后,将计算结果存储至时序数据库中;根据降维分析算法对所述时序数据库中的所述计算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影响当前异常的关键因子,并将所述关键因子同步至业务看板中。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业务知识库生成知识图谱,且通过降维分析算法得到影响当前异常的关键因子,并将关键因子同步至业务看板中,支持图谱可视化,能够实时计算出业务健康度,有效提升业务管理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业务管理主要面向运维人员、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从多角度、多维度对业务运营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实时评估。强调业务的可用性、及时性、准确性、健康度、客户感知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综合管理。主要包括业务图谱、业务健康度管理、服务目录及水平管理、业务数据采集管理等功能。这其中业务图谱是基石,业务健康度是用户对于业务直接感知,这两者属于业务管理最为核心的两个功能。目前业务管理方法主要采用如下方案:
基于图形拓扑:目前业务图形拓扑主要是依靠业务设计初期需求内容而定,再通过人工绘制而成,随着业务变更由运维人员通过日常运维经验人工梳理收集,并以文档的形式存储在知识库中,运维人员通过图形拓扑进行业务数据处理及管理。
基于应用探针探测:对各大业务系统进行代码改造,植入业务探针,获取业务量、平均时长、成功率等业务指标,通过对各业务指标的统计、展示和分析实现业务管理目的。
基于底层资源指标:采集服务器的设备性能数据、服务器中的进程运行情况,以及采集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终端设备各自的在线状态,根据服务器的设备性能数据、服务器中的进程运行情况,以及根据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终端设备各自的在线状态,产生警告、预测信息,来实现对于业务管理
目前业务管理方式存在如下缺陷:由于业务知识是由人工记录保存,知识内容样式和标准因人而异,知识理解成本高,很容易随着人员流失,影响知识传承,另外业务拓扑等知识以文本形式储存不具备可扩展性,很难展现业务全局属性,影响业务管理。另一方面,传统的基于应用探针探测来获取业务状态的方案存在系统改造量大,风险不可控的问题:通过应用探针可以较好的获取系统间各环节关键业务指标,但探针植入涉及对核心系统进行代码改造,工作量大,风险不可控。同时,由于微服务化改造,业务复杂度剧增,业务监控指标呈指数增长,传统方式配置工作量大、阈值设置不科学,容易造成告警漏报、误报,靠人工来决策处理效率低、不及时,无法做到对于业务实时管控。
发明内容
由于现有方法存在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业务处理方法,包括:
从业务知识库中提取业务场景数据,构建知识图谱;
根据定制化的采集口径将所述知识图谱中的业务场景数据同步至预设处理平台,以使所述预设处理平台对所述业务场景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后,将计算结果存储至时序数据库中;
根据降维分析算法对所述时序数据库中的所述计算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影响当前异常的关键因子,并将所述关键因子同步至业务看板中。
可选地,所述从业务知识库中提取业务场景数据,构建知识图谱,具体包括:
从业务知识库中提取业务场景数据,从所述业务场景数据的业务故障数据中汇聚出每个业务环节关联的数据,并将每个业务环节关联的数据存储至图形数据库中,并根据各业务环节的业务关联节点之间的依赖逻辑关系构建知识图谱;
其中,一个业务场景对应一个业务知识实体,一个业务实体中包括若干个业务环节的实体和网状的实体调用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72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斜面接触的中置磁钢磁路结构
- 下一篇:回归测试数据自动生成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