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VOCs气体处理的树脂柱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5786.2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92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郭福民;赵航;闫新可;罗忌斌;刘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红团 |
地址: | 710076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滤芯 气体进出口 树脂柱 管口 壳体 离子交换与吸附 发明装置结构 环形滤网 壳体内部 上密封板 使用寿命 下支撑板 直接处理 安装口 压力口 封头 排出 筒体 应用 投资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VOCs气体处理的树脂柱装置,包括壳体、滤芯、树脂及管口。所述壳体由筒体、封头及支座等组成,所述滤芯由环形滤网、上密封板及下支撑板组成,所述树脂安装在滤芯中,所述管口包括可正反运行的气体进出口、树脂安装口、树脂卸放口、温度口、压力口等。VOCs气体从装置上的气体进出口进入壳体内部,通过滤芯及树脂,在离子交换与吸附作用下达到处理效果,再从相对的气体进出口排出。本发明装置结构简单,可直接处理VOCs气体,处理效果较好、使用寿命较长、应用范围较广,工艺、结构、控制、操作、维护都简单,占地及投资都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柱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VOCs气体处理的树脂柱装置,属于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VOCs主要指会产生危害的一类挥发性有机物,现行VOCs气体处理的装置主要有活性碳吸附装置、燃烧装置等。活性碳吸附装置主要来源于分子筛吸附浓缩技术,燃烧装置主要来源于高效蓄热式催化燃烧技术(RCO)和蓄热式热力燃烧技术(RTO)等。活性碳吸附装置结构稍为复杂、处理效果较差、使用寿命较短、应用范围较窄等;而燃烧装置需要做成复杂的燃烧炉系统,相应工艺、结构、控制、操作、维护都较复杂,占地及投资也较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VOCs气体处理效果较好、使用寿命较长、应用范围较广,工艺、结构、控制、操作、维护简单,占地及投资都较小的树脂柱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VOCs气体处理的树脂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滤芯2、树脂3及管口4,所述管口4设有可正反运行的气体进出口11,所述滤芯2安装在壳体1内部,所述树脂3装在滤芯2内;VOCs气体从气体进出口11的进气端进入壳体1内部,通过滤芯2及树脂3,在离子交换与吸附作用下达到处理效果,再从气体进出口11的出气端排出。
所述壳体1为立式,包括筒体8、封头9及支座10。
所述管口4还设有设于壳体封头9上的树脂安装口12、树脂卸放口13、温度口14和压力口15。
所述树脂安装口12、树脂卸放口13位置相对应,至少为一对。
所述滤芯2由滤芯由环形筛网5、上密封板6及下支撑板7组成。
所述上密封板6为圆形块板,不与壳体1焊接,与树脂安装口12相通。
所述环形筛网5由双层不锈钢绕丝筛管组成。
所述下支撑板7为圆形环板,周边与壳体1焊接,中间孔为气体通道,与树脂卸放口13相通。
所述树脂3为专门的VOCs吸附树脂,比表面积一般高达1000m2/g以上(含)。
所述滤芯2至少为一个。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如下:
本发明树脂柱装置相比于活性碳吸附装置用于VOCs气体处理效果较好、使用寿命较长、应用范围较广等,主要表现在应用的吸附树脂,比活性碳吸附装置应用的活性碳等炭质吸附剂有以下优点:表面无催化作用,可用于吸附氯代烃类化合物(活性炭等吸附材料由于表面含有金属等杂元素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吸附氯代烃后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HCL,可能给整个处理系统带来严重腐蚀)、酮类和酯类等化学性质活泼的物质等(活性炭吸附时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炭床着火,存在安全隐患);易再生、性能稳定,不需整体更换(正常条件下使用,年补充率小于15%);吸附树脂材料的孔结构可控,比表面积一般高达1000m2/g以上,并可根据VOCs和被处理气体的特性对材料的孔结构进行调控;表面高疏水性,湿度对VOCs的吸附没有影响;吸附树脂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耐酸、碱和有机溶剂、高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57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