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负荷的能量区块化控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85280.1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8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史迪;向颖萌;戴江鹏;卞德松;赵国亮;王之伟;陆晓;李海峰;徐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4 | 分类号: | H02J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博洋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负荷 能量 区块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柔性负荷的能量区块化控制方法及系统,其中方法用于云端服务器,包括:根据用电设备类型、用电地区及用电时段,对用电设备进行划分,形成多个能量区块;获取输电线路的第一负荷特征值和多个能量区块的第二负荷特征值;根据第一负荷特征值和第二负荷特征值,设置各能量区块的动态阈值参数;将各动态阈值参数发送给与其对应的负控终端,控制负控终端根据动态阈值参数控制与负控终端连接的用电设备。本发明根据输电线路的第一负荷特征值和多个能量区块的第二负荷特征值的状态,可以灵活设置各负控终端的动态阈值参数,并根据各动态阈值参数控制对应的负控终端,使得各负控终端精准控制与其连接的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负荷的能量区块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用电需求不断增长,所以,电网规模和用电负荷不断增大。由于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往往输电线路也会发生故障,而输电线路的故障,会给输电系统带来安全隐患,例如: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导致输电系统的频率和电压急剧下降,显然,这将影响输电系统稳定工作。所以,在特高压电网和大区域电网互联的新形势下,控制输电系统的柔性负荷,使得柔性负荷协调分配能够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还可以有效满足用户的用电需要。
目前,传统的柔性负荷的控制方法,一般采用低频减载或低压减载的方式对输电系统进行负荷控制,例如:在输电系统的变电站中一旦检测到输电线路的当前频率或当前电压下降到安全阈值时,立刻切除变电站中所有用电设备的用电负荷,安全阈值通常是电力工作人员根据经验设定出的固定值,如果输电系统长期根据该固定值进行低频减载或低压减载工作,由于输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并不固定,因此,长期按照固定模式进行负荷控制,显然,其灵活性较差,很容易导致输电系统发生负荷过切或负荷少切的现象,无法实现对输电系统进行精确控制,并且,当输电系统发生故障后,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才能进行负荷控制,所以,其响应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负荷的能量区块化控制方法,以解决传统的柔性负荷的控制方法,长期按照固定模式进行负荷控制,显然,其灵活性较差,容易造成过切负荷或少切负荷、响应速度较慢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负荷的能量区块化控制方法,用于云端服务器,包括如下步骤:根据用电设备类型、用电地区及用电时段,对用电设备进行划分,形成多个能量区块;获取输电线路的第一负荷特征值和所述多个能量区块的第二负荷特征值;根据所述第一负荷特征值和所述第二负荷特征值,设置各能量区块的动态阈值参数;将各所述动态阈值参数发送给与其对应的负控终端,控制所述负控终端根据所述动态阈值参数控制与所述负控终端连接的用电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负荷特征值和所述第二负荷特征值,设置各能量区块的动态阈值参数的步骤包括:判断所述第二负荷特征值是否大于所述第一负荷特征值;当所述第二负荷特征值大于所述第一负荷特征值时,将所述多个能量区块批次划分成多组区块单元;根据所述第一负荷特征值和所述第二负荷特征值,对各组区块单元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设置所述各组区块单元的所述动态阈值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负荷特征值和所述第二负荷特征值,设置所述各能量区块的动态阈值参数的步骤还包括:当所述第二负荷特征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负荷特征值时,将所述多个能量区块批次划分成一组区块单元;根据所述第一负荷特征值和所述第二负荷特征值,对所述一组区块单元进行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设置所述一组区块单元的所述动态阈值参数。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从所述多个能量区块中,确定故障设备所属的能量区块;单独对所述故障设备所属的能量区块设置所述动态阈值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52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