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故障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服务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84528.2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83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07 | 分类号: | G06F1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苏胜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故障 数据处理 方法 装置 服务器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1.一种故障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中的BMC,所述服务器还包括CPU及所述CPU对应的寄存器,所述CPU对应的寄存器按照功能分为不同的寄存器组,所述BMC与所述CPU通信连接,所述故障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若侦测到所述服务器中的CPU被机器自动检查机制触发自检报错,则收集所述CPU对应的寄存器中的记录数据;
对收集到的所述记录数据进行故障解析,以获得故障分析结果并存储;
所述对收集到的所述记录数据进行故障解析的步骤包括:
依次对来自每一所述寄存器组的所述记录数据进行解析,获取每一所述寄存器组对应的错误报告信息,实现方式为:对获得的解析数据按照其对应的寄存器组进行分类,依次对每一类的解析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得每一寄存器组对应的错误报告信息;
对得到的所述错误报告信息进行综合解析,以获得所述故障分析结果,其中,所述故障分析结果包括故障定位信息及匹配的解决策略,实现方式为:当从来自不同寄存器组的记录数据中解析出相同的错误,通过“由远及近”的原则推定故障的根源所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故障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监测每个所述CPU中指定引脚的状态信息;
依据所述状态信息判定所述CPU是否被触发所述自检报错;
其中,所述指定引脚的状态信息在所述自检报错被触发时出现变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故障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引脚监控模块,所述引脚监控模块分别与每一所述指定引脚电性连接;所述引脚监控模块与所述BMC通信连接,所述引脚监控模块用于记录监测到的所述指定引脚的电平状态;
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监测每个所述CPU中指定引脚的状态信息的步骤包括:按照所述时间间隔检查所述引脚监控模块内记录的所述指定引脚的电平状态;
依据所述状态信息判定所述CPU是否被触发所述自检报错的步骤包括:若检查到所述电平状态与预定的标准状态不同,则判定所述CPU被触发所述自检报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故障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所述CPU对应的寄存器中的记录数据的步骤包括:
判断是否已收集与本次自检报错对应的记录数据;
当未收集与本次自检报错对应的记录数据时,生成数据收集指令;
将所述数据收集指令发送至所述CPU,以便获取到所述记录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故障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是否已收集与本次自检报错对应的记录数据的步骤包括:
获取指定变量的赋值信息;
若所述赋值信息为第一信息,则判定未收集与本次自检报错对应的记录数据;
若所述赋值信息为第二信息,则判断已收集与本次自检报错对应的记录数据;
其中,所述指定变量在系统重启之后第一次出现所述自检报错时,对应的所述赋值信息为所述第一信息;所述指定变量在所述BMC执行完一次对所述记录数据的收集后,对应的所述赋值信息为所述第二信息。
6.一种故障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中的BMC,所述服务器还包括CPU及所述CPU对应的寄存器,所述CPU对应的寄存器按照功能分为不同的寄存器组,所述BMC与所述CPU通信连接,所述故障数据处理装置包括:
收集模块,用于若侦测到所述服务器中的CPU被机器自动检查机制触发自检报错,则收集所述CPU对应的寄存器中的记录数据;
解析模块,用于对收集到的所述记录数据进行故障解析,以获得故障分析结果并存储;
所述解析模块具体用于:依次对来自每一所述寄存器组的所述记录数据进行解析,获取每一所述寄存器组对应的错误报告信息,实现方式为:对获得的解析数据按照其对应的寄存器组进行分类,依次对每一类的解析数据进行解析,以获得每一寄存器组对应的错误报告信息;对得到的所述错误报告信息进行综合解析,以获得所述故障分析结果,其中,所述故障分析结果包括故障定位信息及匹配的解决策略,实现方式为:当从来自不同寄存器组的记录数据中解析出相同的错误,通过“由远及近”的原则推定故障的根源所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452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