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种养光伏双复合多功能综合系统的结构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84400.6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25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金强 |
主分类号: | F03D9/25 | 分类号: | F03D9/25;A01B79/00;A01G31/02;A01K1/00;E04H5/08;F03B13/00;F03D9/00;F03D9/17;H02J3/38;H02S1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养光伏双 复合 多功能 综合 系统 结构 方法 | ||
1.一种带种和养的光伏双复合且能消纳弃电的多功能综合系统的结构与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光伏发电系统(5)的太阳能板(1)或太阳能板(1)与其他透光材料构成的光伏温室或大棚下设养殖场或圈舍(4),中间是隔板(3),其中a:只有一层隔板(3)的组合成无土栽培种养光伏双复合;b:在隔板(3)上设置防漏层(8),在防漏层(8)上填土或填沙(10),在填土或填沙(10)底部外侧设有漏水孔(9)的组成有土种养光伏双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综合系统的结构与方法,其特征在于:无土栽培种养双复合光伏a与有土栽培种养双复合光伏b的光伏发电系统(5)所产生的电力除输入电网(7)外,弃电(6)通过空压机(13)或重力空压装置(15)加工压缩空气输入气罐或气瓶(14)储能,再根据需要由压缩空气带动的人工风力发电系统(11)或压缩空气带动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12)发电,二次入网或自发自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综合系统的结构与方法,其特征在于:风力发电系统(25)分别与无土栽培种养双复合光伏a和有土栽种养双复合光伏b结合,组成风光种养一体化系统,风力发电系统(25)产生的电力与光伏发电系统(5)产生的电力一样,除输入电网(7)外,弃电(6)通过空压机(13)或重力空压装置(15)加工压缩空气输入气罐或气瓶(14)储能,再根据需要由压缩空气带动的人工风力发电系统(11)或压缩空气带动的水力循环系统(12)发电,二次入网或自发自用。
4.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综合系统的结构与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力空压装置(15)的结构为电机(19)上缠有吊绳(20),吊绳(20)另一端系于重力板(21),其中吊绳(20)由定向轮(16)控制方向,重力板(21)下面是气囊(22),气囊(22)外面设有外缸(18),气囊(22)底部设有出气口(23),一侧设有单向进气口(22),电机(19)转动时拉动吊绳(20)提起重力板(21)让气囊(22)进气,电机(19)停止运转时,重力板(21)下落对气囊(22)形成挤压,气囊(22)内空气被压缩装进气罐或气瓶(14)。
5.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综合系统的结构与方法,其特征在于:压缩空气带动的人工风力发电系统(11)结构为压缩空气气罐或气瓶(14)通过输气管(34)与气缸(43)的连按栓(44)上的气门(42)连接,气缸(43)内置活塞压力板(38),缸壁设缓冲簧(39)和缓降簧(40),侧面设单向废气阀(41),滑轮组(36)通过滑索(37)一端系住活塞压力板(38),另一端系于吊重端配重板(46),吊重端配重板(46)下面是气囊(48),气囊(48)外面是外缸体(49),顶部是页面板(47),气囊(48)底部设有出气口(51)与排气管(55)相连,气囊(48)侧面设有进气口(50),相同结构设A、B两组,两组的排气管(55)相连,一端封闭,另一端敞开,敞开处设风力发电装置(45),A、B两组轮流上下运动,交替出风。
6.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综合系统的结构与方法,其特征在于:压缩空气带动的水力循环发电系统(12)结构为高位水池(26)下设导流管(28),导流管(28)下设尾水池(30),导流管(28)与尾水池(30)之间置水力发电机(29),尾水池(30)底部设单向阀或电子阀(6)并与储水室(35)和回流管(27)底部相连,回流管(27)底部设置单向阀或电子阀(6),储水室(35)底部设置单向废气阀(32),储水室(35)侧面设置气门(33)连接输气管(34),压缩空气罐或气瓶(14)通过输气管(34)向储水室(35)压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综合系统的结构与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殖场或圈舍(4)可建设成一层或多层,也可根据需要建设成人居房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综合系统的结构与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沙漠地区,无土栽培种养光伏双复合a或有土栽培种养光伏双复合b的平面布局为四合天井式(52)或相互嵌入式(5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金强,未经张金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8440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