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稻田丙森锌结合除草剂混施植保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78909.X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7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孙永军;倪运东;刘娅;李春梅;唐才尧;施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安市植保植检站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C21/00;A01M21/04;C05G3/00;A01N47/14;A01N47/36;A01N37/26;A01N43/824;A01N43/66;A01N39/04;A01N43/42;A01P13/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22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森锌 除草剂 稻田 除草 植保 混合除草剂 一次性操作 返青 分蘖 水稻移栽 一次操作 秧田 壮苗 抛秧田 大苗 移栽 防病 应用 施肥 丰产 成熟 | ||
本发明公开了稻田丙森锌结合除草剂混施植保方法,按每亩80‑100克丙森锌剂量混合除草剂常规剂量一次性操作施撒于稻田中,适用于大苗人工移栽田应用;或者机插秧田、抛秧田应用。本发明打破除草施肥多次操作的传统生产方式,一次操作,“除草、控害、提苗、防病”四效合一,提前10天左右返青分蘖,保障水稻移栽后全苗壮苗,同期成熟,丰产丰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稻田丙森锌结合除草剂混施植保方法。
背景技术
80年代以来,稻田除草、提苗及分蘖肥施用一直延续“两步走”的传统习惯,即第一步:除草,第二步:施肥。这种除草、施肥“两步走”方法虽一直沿用至今,但局限性不可避免,日益显现。
一是容易产生药害。稻田除草剂使用技术要求很高,使用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产生除草剂药害,不仅除草效果得不到保证,还会伤及无辜秧苗,造成黄苗、扭曲、坐蔸、僵苗、死苗,甚至全田植株枯萎而死。
二是消除药害要二次投入。一旦药害产生,就要及时采取可行措施尽快消除或缓解药害的蔓延。通常采用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交替喷雾多次方法, 以尽快缓解减轻秧苗药害,使其逐渐恢复生长。
三是安全连锁隐患。对除草剂产生的药害,若补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药害将得不到及时缓解和消除,严重的还会出现毁灭性伤害。那么,补栽(苗)或补种(重新播种)就是唯一出路。由于苗源得不到及时保障,补栽会面临无适龄苗可用,补种出苗期将大幅度推迟,导致生育期不一致,不能同期成熟,直接影响水稻全季生长。
四是延迟提苗。提苗的过程就是促进秧苗立根、缓苗、壮苗、防止僵苗,多生根、长白根,促进早期低节位分蘖。传统的措施一般采用撒施尿素提苗的方法,秧苗移栽后7-10天撒施分蘖肥。
五是费工费时费钱。除草、施肥“两步走”的传统农事操作,不仅推迟10天左右的提苗时间,还需要投入两次人工(先除草,后施肥)。如果产生药害还要投入第三次人工去消除药害。不仅浪费了生育期黄金时间和多次操作时间,也增加了多次投入的资金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稻田丙森锌结合除草剂混施植保方法,一次操作,达到“除草、控害、提苗、防病”四效合一,打破多次操作的传统生产方式,提前10天左右返青分蘖,保障水稻移栽后全苗壮苗,同期成熟,丰产丰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稻田丙森锌结合除草剂混施植保方法,按每亩80-100克丙森锌剂量混合除草剂常规剂量一次性操作施撒于稻田中。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是一种广谱速效型保护性低毒杀菌剂,功能期长,必须在病害发生前或始发期喷药,在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理化性质:密度0.28,pH5.2,悬浮稳定性大于75%,湿润时间小于120秒,含水量小于2.5%,常温贮存稳定性2年以上。不可与铜制剂和碱性药剂混用。
丙森锌杀菌原理:主要是抑制病原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抑制孢子的侵染和萌发,同时能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导致其变形、死亡。
除草剂混施丙森锌的可行性:
稻田除草剂、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均属于弱酸性,两者完全可以混合使用,不会产生酸碱中和反应,也不会产生相互影响各自效果的拮抗作用,互不影响各自药效的发挥。
除草剂混施丙森锌的必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安市植保植检站,未经淮安市植保植检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89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再育水稻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虾稻共生田水稻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