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的氧传感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78639.2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94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兰勇剑;王磊;史同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嘉源致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407 | 分类号: | G01N27/407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030041 山西省太原市唐槐园区***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绝缘 氧传感器 封筒 氧传感装置 一端连接 耐高温 通孔 线缆 氧传感器装置 测量信号 高温环境 隔热材料 工作寿命 正常传输 损坏率 堵板 管内 填充 密封 穿过 检测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高温的氧传感装置,氧传感装置包括氧传感器、隔热绝缘管和保护封筒;氧传感器的一端与隔热绝缘管的一端连接,保护封筒套设在隔热绝缘管的外侧;氧传感器为检测主体,且一端连接有多根线缆;隔热绝缘管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多根线缆一一对应的穿过多个通孔;保护封筒与隔热绝缘管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保护封筒一端与氧传感器连接,另一端通过堵板与隔热绝缘管形成密封。本发明的氧传感装置有效的延长普通型氧传感器的工作寿命,减少其在高温环境中运行损坏率,保证测量信号值的正常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量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高温的氧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电池相似,传感器中的氧化锆元素起类似电解液的作用。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高温和铂催化),利用氧化铂内外两侧的氧浓度差,产生电位差,且浓度差越大,电位差越大。大气中氧的含量为21%,浓混合燃烧后的废气实际上不含氧,稀混合气燃烧后生成的废气或因缺火产生的废气中含有较多的氧,但仍比大气中的氧少的多。在高温及铂的催化下,将附着在氧传感器上的氧气消耗殆尽,于是就产生电压差,浓混合气输出电压接近1V,稀混合气接近0V。氧传感器只有在高温时(端部达到300℃以上)起特征才能充分体现,才能输出电压;约在800℃时,对混合气的变化反应最快。
因此,普通型氧传感器的检测头部分完全可以耐温800℃,但是传感器尾部只能耐温400℃,而传感器的信号电缆耐温则只有不到200℃。普通型氧传感器在高于200℃的环境中使用运行时,长期的高温侵蚀会破坏传感器及传感器尾部电缆,导致线路阻值增大影响测量精度,甚至发生短路、断路等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耐高温的氧传感装置,以解决的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耐高温的氧传感装置,所述氧传感装置包括氧传感器、隔热绝缘管和保护封筒;所述氧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隔热绝缘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保护封筒套设在所述隔热绝缘管的外侧;
所述氧传感器为检测主体,且一端连接有多根线缆;
所述隔热绝缘管内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多根线缆一一对应的穿过所述多个通孔;
所述保护封筒与所述隔热绝缘管之间填充有隔热材料,所述保护封筒一端与所述氧传感器连接,另一端通过堵板与隔热绝缘管形成密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氧传感装置,应用于高温环境下对气体中的氧含量测量,氧传感器的尾部加装隔热绝缘管将线缆分散开来,分别穿过隔热绝缘管内部的通孔,避免了高温引起的线缆绝缘皮硬化因移动、折弯发生老化破损,也避免了信号线路出现短路、断路现象;在隔热绝缘管外部包裹有隔热材料用以隔热,避免高温环境对隔热绝缘管的直接热辐射,保证氧传感器不至于因温度过高而损坏,可有效延长普通型氧传感器的工作寿命,减少其在高温环境中运行损坏率,保证测量信号值的正常传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保护封筒与所述氧传感器的连接处装设有耐高温衬垫。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保护封筒与氧传感器的连接处装设耐高温衬垫,能够增加缓冲和密封的作用,既保护了氧传感器不受保护封筒的挤压,也保证了保护封筒与隔热绝缘管之间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还包括管卡,所述管卡压紧在所述耐高温衬垫的外侧。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管卡压在耐高温衬垫的周向外侧,压紧并固定管卡后,将管卡与耐高温衬垫可加工成一体,能够增强保护封筒与隔热绝缘管之间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所述隔热材料均匀填充在所述隔热绝缘管和所述保护封管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嘉源致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嘉源致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86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