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罐污油的处理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71983.9 | 申请日: | 2018-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74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阎光绪;郭绍辉;谢文玉;李德豪;吴骏腾;刘景峰;徐铭英;杨振兴;李阳;张帅;李长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湛江远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8;C02F11/127;C10G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张丽丽;李辉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罐污油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罐污油的处理方法和装置。该处理方法包括将清罐污油加热至60℃‑90℃,进行调节处理,得到调节污油;对调节污油进行分离,得到回收油、污水和含油固体杂质;对含油固体杂质进行萃取除油处理,得到萃取油和含油残渣;将含油残渣进行解析、电催化氧化和固液分离,完成对清罐污油的处理。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清罐污油的处理装置。经过本发明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处理的清罐污油的回收油的含固率和含水率低;产生的残渣的含油率低,易于干化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油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清罐污油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属于固废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原油在储存过程中,重质油组分(高熔点蜡、沥青质、胶质)、非油组分(细小颗粒物质、大颗粒泥砂、盐类、机械杂质、硫化亚铁等无机杂质)会和水一起沉积至罐底部形成油泥,减少油罐的有效容积,累积至一定量后,将影响正常生产运行,需要进行清罐。按照原油轻、重不同,除了前期的剪切混合清罐外,还分别采用优质轻质原油和轻柴油清洗,清理出的混合物称为清罐污油。一般情况下,1个千万吨级的炼厂,每年产生的清罐污油可达2万余吨,目前我国原油加工量超过5亿吨,由此推知我国年清罐污油增量可达百万吨以上。
为减少资源浪费,炼厂对清罐污油常规的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少量常减压回炼和焦化掺炼。清罐污油的最大问题是高度乳化、高含细小颗粒物,回炼过程严重影响生产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增加能耗、降低效益。其一,加重电脱盐排水乳化程度,导致电脱盐切水出现“黑水”,排入污水系统后,仍以污油和危废的形式出现,造成恶性循环;其二,影响装置换热网络热平衡,污油中的重质油组分和非油组分逐渐沉积在换热器管束表面形成沉积垢,降低换热器的传热效率,导致原油换热终温不断降低,浪费热源,同时极大增加了柴油、常渣油的冷却负荷;其三,影响蒸馏塔稳定运行,部分颗粒物会沉积在塔板表面,影响传质效率,对设备的运行参数及长周期运行产生严重影响,经济损失巨大;其四,焦化掺炼是将清罐污油作为渣油对待,本身就降低了其应有的品质,且掺炼过程除了影响分馏塔效率外,焦炭灰分增加、品质降低,经济效益受损也非常严重。
清罐污油的少量常减压回炼处理或焦化掺炼处理的不利因素太多,外委处理又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均不能合理、有效地解决清罐污油问题,为长期、有效的解决该问题,从清洁生产考虑,亟需成熟的回炼处理技术。
将高度致乳化因素和非油物质从清罐污油中分离出来,得到高品质原油,是实现清罐污油正常回炼、避免不利影响的根本途径。为此,从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开发清罐污油回炼处理新技术,实现清罐污油资源化、无害化处置,不仅可以解决清罐污油的存量及增量问题,也可为整个炼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清罐污油的处理方法,经过该处理方法处理的清罐污油的回收油和残渣的含水率和含油率低,残渣易于干化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罐污油的处理方法,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清罐污油加热至60℃-90℃,进行调节处理,得到调节污油;
步骤二:对调节污油进行分离,得到回收油、污水和含油固体杂质;
步骤三:对含油固体杂质进行萃取除油处理,得到萃取油和含油残渣;
步骤四:将所述含油残渣进行解析、电催化氧化和固液分离,完成对清罐污油的处理。
本发明的处理方法针对的是清罐污油,这里的清罐污油包括但不限于油田、炼厂等原油储罐在清罐时产生的污油。
清罐污油经过本发明的处理处理方法处理后,回收油可以达到商品原油品质,含水率小于1%,灰分含量小于0.005%,回收率大于95%,残渣易于进行干化处理,干化残渣的含油率低于2%,含水率小于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湛江远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湛江远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719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