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介质融合无线资源管理网络协同通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66733.6 | 申请日: | 2018-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95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杨;强刚;刘格晓;兰小明;刘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智格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W84/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郭春远 |
| 地址: | 201209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 融合 无线 资源管理 网络 协同 通信 方法 | ||
多介质融合无线资源管理网络协同通信方法,对于异构网络中具有不同特性的网络设备进行联合的接入控制和资源调度,接入网络的多介质融合的无线通信方法以Mesh的形式实现异构网络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Mesh Pipe的分类设计方法主要体现在按照MAC协议、路由协议、TCP协议和应用层业务的QoS需求实施功率控制和自适应调制解调控制。通过从包括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宽带网络和窄带网络等在内的多介质融合网络整体考虑,优化接入网络无线资源,解决多介质融合网络协同无线资源管理难点,对异构网络中具有不同特性的接入网络进行联合的接入控制和资源调度,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异构网络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PC分类G06F电数字数据处理或H04W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多介质融合无线资源管理网络协同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不但在网络覆盖、网络容量、传输速率、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得到显著提升,而且,呈现出接入方式多样化、数据传输高速化、普遍移动性和全IP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关领域公开文献较少。
由海未来宽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出的中国专利申请201711448784.4提供通信设备融合管理方法、存储介质及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C-HPAV2.0、HINOC2.0等,所述方法包括:应用层分发汇聚模块通过预先关联信息将请求信息经相关的管理驱动解析后通过底层处理模块发送外部或底层分发汇聚模块通过预先关联信息将接收到的帧信息经相关的管理驱动解析后通过应用层模块汇聚呈现。该发明可以在现有网络基础上实现了新老设备的混合组网兼容管理,提高系统资源分配和网络架构的灵活性。
由北京邮电大学提出的中国专利申请201711158565.2提供了一种异构多通信链路融合网络的链路适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通信技术领域。通过获取主通信设备与多个从属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然后根据主通信设备与多个从属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和预设的链路传输速率算法,计算各链路的传输速率,再根据各链路的传输速率和预设的平均链路利用率算法,计算各链路的平均链路利用率,然后根据计算出的各链路的平均链路利用率和预设的目标链路总数,确定目标链路集合,最后根据目标链路集合进行数据传输。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提高移动场景下的通信效率,降低传输时延,增强通信网络的性能。
虽然,新的更为丰富的无线接入和组网技术的不断涌现,但是,现有技术中,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首先,现有无线通信方法忽略了网络设计的整体需求和各层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协议栈的每一层都是独立设计和工作的,只在层与层之间有静态的、与网络各层的限制和应用无关的接口。这种严格的分层设计方法缺乏灵活性,可兼容性,不能很好地适应现在网络的特点。实际的网络通信过程中,层与层之间的信息难以共享,也增加了大量难以控制的链路开销、信息冗余以及对等层间的通信开销。
其次,无线通信不同于有线通信,无线信号传输介质具有不确定性,容易受到噪声、多径衰落以及阴影效应等不可预知作用的影响,并且,无线信号传输介质自身固有的移动性也会给信道预测和信道估计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从而增加了信道的误码率。为了保证无线通信可用性,往往只按照信道性能最低的要求进行保守设计,而不是通过自适应调整以适应通信信道,于是导致协议栈无法针对有限的功率资源和频谱资源进行有效合理地利用。
最后,无线网络进一步发展和创新面临的严峻考验,其中突出的障碍在于,无线应用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和无线通信资源的紧张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多介质融合无线资源管理网络协同通信方法,可以改变链路类型,方便跨层设计,不仅实现了设备的无关性,还使得高层的应用与底层信道能有效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智格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智格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67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