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衣物处理设备中去除纺织品异味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65157.3 | 申请日: | 2018-1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0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方艳萍;魏新;宁琳;韩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6F35/00 | 分类号: | D06F35/00;D06F39/04;D06F58/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宋宝库;王世超 |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衣物 处理 设备 去除 纺织品 异味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衣物处理技术领域,旨在解决当纺织品衣物上只有异味时采用水洗涤方式可能会对衣物造成损伤且不利于节能环保的问题。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衣物处理设备中去除纺织品异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给待处理的纺织品提供蒸汽或水雾;对待处理的纺织品进行加热烘干。本发明通过先提供蒸汽再进行加热烘干的方式可以充分地去除掉纺织品衣物上的异味,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地对纺织品进行处理,并且提高纺织品衣物的使用寿命,同时不会产生多余的水耗和能耗,实现节能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在衣物处理设备中去除纺织品异味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纺织品是纺织纤维经过加工织造而成的一种产品,分为梭织布和针织布两大类,纺织品容易吸附异味,以烟味为例,具体而言,纺织品服装对吸烟产生的烟雾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其吸附烟雾之后会缓慢的释放出来,这种吸烟后残留在物体表面和灰尘中的烟雾污染物称之为“三手烟”。它们重新释放到空气中后,其中有些化合物可与环境中的氧化剂和其他化合物反应生成二次污染,这亦会引起其他人的反感和对健康的伤害。因此,有效去除纺织品上吸附的卷烟味显得尤为重要。
含有异味的化合物基团主要包括挥发性有机酸、醛类、酮类、胺类、硫化物、硫醇类、吲哚类以及酚类。卷烟烟气是多种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流烟气的粒相部分主要由烟碱、焦油和水组成。烟气与纺织品之间的作用与纤维结构有关,纤维不定形区占比越大,越容易吸附异味物质。相反具有较高结晶度的纤维不容易吸附并保留异味物质。因此,与合成纤维相比,天然纤维更容易吸附并保留烟气。此外,纺织品对卷烟味的吸附能力与其孔隙率大小也有很大的关系。纺织品中存在的孔隙构成了空气流通的直通气孔,织物的孔隙率与透气性存在着定量关系。随着织物紧度增加,织物孔隙面积减小,致使纱线间空气流通的气孔变小,空气垂直于织物流动的粘滞阻力增大,透气性变小,进而导致织物残留的烟气增加。
纺织品在吸附了烟气之后,就务必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将其去除。目前可以通过物理消臭法(吸附烟气)、化学消臭法(与烟气反应)、生物催化消臭法(生物酶分解细菌)、光催化消臭法(紫外光照射)、感官消臭法(通过其他气味的遮盖而从感官上消除)及清洁法(洗涤、空气清新或蒸汽熨烫等清洁手段)等方法将卷烟味去除。对于用户而言,洗涤无疑是一种高效的纺织品清洁方法,但是洗涤过程中的机械力、热以及化学试剂均会对纺织品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会缩短其使用寿命。除此之外,耗水耗电也是洗涤过程产生的弊端。统计数据显示,在东欧和西欧地区,纺织品在使用阶段产生的能耗约占其整个生命周期总能耗的80%;每户家庭每年用于洗衣的水耗约为10m3,占总用水量的10%。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洗涤是一种去除衣物上污渍的有效方法,但当仅仅要去除衣物上的异味时,就并非是一种可持续的方法了。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在衣物处理设备中去除纺织品异味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当纺织品衣物上只有异味时采用水洗涤方式可能会对衣物造成损伤且不利于节能环保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衣物处理设备中去除纺织品异味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给待处理的纺织品提供蒸汽或水雾;对待处理的纺织品进行加热烘干。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衣物处理设备中设置有加热元件,“对待处理的纺织品进行加热烘干”的步骤具体包括:通过加热元件对衣物处理设备的工作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加热元件对衣物处理设备的工作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步骤包括:通过加热元件对衣物处理设备的工作腔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并持续第一预设时间。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预设时间为10分钟。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加热元件为电加热丝。
在上述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对待处理的纺织品进行加热烘干”的步骤具体包括:向衣物处理设备的工作腔内通入加热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515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压力容器环境的水下光学定位方法
- 下一篇:电子封签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