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适配管理不同局端设备OLT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63431.3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69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董建峰;王培佩;李明;叶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长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Q1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杨晓燕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管理 不同 设备 olt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适配管理不同局端设备OLT的方法,包括步骤:S1、在网管系统上添加局端设备OLT设备类型信息;S2、在网管系统上对局端设备OLT需要实现的管理功能属性进行定义;S3、在网管系统数据库中添加局端设备OLT的OID节点信息,并与步骤S2定义的功能属性建立对应关系;S4、在网管系统将局端设备OLT添加到网管系统中后,对局端设备OLT进行操作时,网管系统根据设备类型和操作的具体功能,从数据库系统中查找出对应的OID节点信息,并通过SNMP协议将操作数据下发到局端设备OLT上,实现对设备的管理。本发明可以在现存的网管系统中,实现自动适配管理不同局端设备OLT,缩短网管系统开发周期,提升设备维护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管系统、FTTH(Fiber To The Home)网络及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具体涉及一种自动适配管理不同局端设备OLT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FTTH(光纤到户)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推广的提速降费政策,用户对于带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司也快速的推出各种新设备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每推出一个新设备,网管系统都需要重新对设备进行适配,周期较长,维护困难。为了阻止这一现象继续恶化,需要开发一种功能,当新的设备出现时,只需要在网管系统中添加新的设备类型信息和变动的OID节点信息,就可以直接对新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开展后续业务,以此来缩短开发周期,提升效率,方便网络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网管系统设备适配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自动适配管理不同局端设备OLT的方法,实现自动适配管理不同局端设备OLT,缩短网管系统开发周期,提升效率,方便网络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适配管理不同局端设备OLT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网管系统上添加局端设备OLT设备类型信息;
S2、在网管系统上对局端设备OLT需要实现的功能属性进行定义;
S3、在网管系统数据库中添加局端设备OLT的OID节点信息,并与步骤S2中定义的功能属性建立对应关系;
S4、在网管系统将局端设备OLT添加到网管系统中后,对局端设备OLT进行操作时,网管系统根据设备类型和操作的具体功能,从网管系统数据库中查找出对应的OID节点信息,并通过SNMP协议将操作数据下发到局端设备OLT上。
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S1中,局端设备OLT设备类型信息包括设备型号、Model编码、端口信息,网管系统根据局端设备OLT设备类型信息区分不同的设备。
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S2中,对局端设备OLT的每一个具体操作,都涉及到局端设备OLT上的一个或多个OID节点,在网管系统中定义局端设备OLT需要实现的功能属性变量,与OID节点一一对应,用以在网管系统中临时保存用户操作数据。
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S3中,一个OID节点对应多个操作属性,但每个操作属性只对应一个OID节点,将需要实现的功能对应的OID节点信息作为主键保存在网管系统数据库中,以便于用户操作时,自动查找出对应的OID节点信息。
按上述方案,所述步骤S4中,网管系统将OID节点信息和对应的操作数据封装在SNMP报文中,并下发到局端设备OLT,实现对局端设备OLT的管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预先在网管系统上对设备需要实现的功能属性进行定义和实现,当需要对新设备进行管理时,添加新设备功能对应的OID节点信息到网管系统数据库中即可实现大部分的通用功能,对于新设备特有的功能另行开发,可以显著的提高开发效率,快速的实现对新设备的适配,极大的方便了运维人员对设备进行管理。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长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长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34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