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三维体数据在线显示及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63185.1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33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4 |
发明(设计)人: | 张益成;冯美名;王俊涛;甘文军;廖述圣;廖思宇;陈姝;马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40/16 | 分类号: | G06V40/16;G06T5/00;G06T5/4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李东斌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声 三维 数据 在线 显示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三维数据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超声三维体数据在线显示及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1、对超声三维体数据进行数据压缩;2、利用数据总线将压缩后的超声三维体数据传递给GPU,并在GPU中进行并行解压;3、以光线投射模型直接进行多分辨率渲染;4、利用而为图像处理算法及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三维空间的数据快速处理;5、根据核设备的典型缺陷空间分布特征,划分有效数据区域,并自动剔除结构波信号;6、以探头声束相关性,对阈值范围内的空间块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和提取。该方法便于用户清晰直观的观察被检物体的超声检测结果,并利用体数据的自动分析方法,提高超声信号自动分析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维数据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声三维体数据在线显示及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以核电站大修为例,一次完整大修过程包含前期系统准备,中期数据自动采集及后期数据人工分析三个阶段。目前仅在中期阶段可实现较高程度的自动化,而在前期仅可实现较低程度的自动化,在后期则完全靠人工完成。一次大修中采集到的超过30G的超声数据文件,过万的二维B扫图形,超声分析人员采用人工观察的方法需要对其进行超过400人时的后期分析和计算工作。分析工作对人员技能水平要求极高,能通过核安全局验证熟练的数据分析人员数量稀少。因此,大修现场的数据分析人员工作繁重,效率也会因此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三维体数据在线显示及分析方法,可以使用户清晰直观的观察被检物体的超声检测结果,并能够进行数据自动分析,提高超声信号自动分析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声三维体数据在线显示及分析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超声三维体数据进行数据压缩;
步骤2、利用数据总线将压缩后的超声三维体数据传递给GPU,并在GPU中进行并行解压;
步骤3、以光线投射模型直接进行多分辨率渲染,实现常规硬件配置条件下的大规模体数据交互可视化;
步骤4、利用而为图像处理算法及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三维空间的数据快速处理;
步骤5、根据核设备的典型缺陷空间分布特征,划分有效数据区域,并自动剔除结构波信号;
步骤6、以探头声束相关性,对阈值范围内的空间块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和提取。
所述的步骤1中对超声三维体数据进行数据压缩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1.1、将原始数据进行三维数据扩充;
步骤1.2、将扩充的数据按照3层小波分解,获得三层的分解系数;
步骤1.3、对第三层的低频数据全部进行保留,对所有层的高频数据置零处理;
步骤1.4、对第二层和第一层的低频数据按4*4*4划分;
步骤1.5、设定阈值,并将所有第二层和第一层的低频数据区按照方差进行区分,并分成四个区域;
步骤1.6、按照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精度的编码。
所述的步骤1.1中将原始数据进行三维数据扩充的具体为:
设原始数据的尺寸为a*b*c,其中,2n-1<max(a,b,c)≤2n,n为正整数,则将原始数据以0值填充至2n*2n*2n的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631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