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结构施工加工的在线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9535.7 | 申请日: | 2018-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51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于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森时创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G08B21/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赵霞 |
地址: | 21533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结构 施工 加工 在线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的一种钢结构施工加工的在线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钢结构需要成型的尺寸建立3D建模模型;步骤二、根据施工流水线上的钢结构与3D建模模型之间的比例,设置建模比例参数;步骤三、通过利用图像检测扫描对加工后的刚结构流水线对钢结构进行检测;步骤四、根据图像扫描检测的尺寸数据信息,自动反馈给模拟建模,本发明通过利用预先设定好的钢结构3D模型,并且在对钢结构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扫描的方式获取加工后的钢结构的各类尺寸信息,可以有效的防止因人工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加工尺寸偏差过大,导致建筑物的建造不合理的现象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结构施工加工的在线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钢结构在施工之前,需要对钢材进行长度尺寸的裁剪,并且再对钢材在一定长度内对捆扎刚结构进行弯曲加工。
但是现有的对捆扎钢结构进行加工的过程中,由于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弯曲加工,容易导致加工后的捆扎钢结构出现尺寸差异较大,进而导致在捆扎钢结构进行施工使用时,由于尺寸偏差的问题,导致无法很好的其他组合钢结构的连接和固定,进而影响到建筑物建造质量。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钢结构施工加工的在线监测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施工加工的在线监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对捆扎钢结构进行加工的过程中,由于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弯曲加工,容易导致加工后的捆扎钢结构出现尺寸差异较大,进而导致在捆扎钢结构进行施工使用时,由于尺寸偏差的问题,导致无法很好的其他组合钢结构的连接和固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施工加工的在线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钢结构需要成型的尺寸建立3D建模模型;
步骤二、根据施工流水线上的钢结构与3D建模模型之间的比例,设置建模比例参数;
步骤三、通过利用图像检测扫描对加工后的刚结构流水线对钢结构进行检测;
步骤四、根据图像扫描检测的尺寸数据信息,自动反馈给模拟建模;
步骤五、通过得到的反馈信息,在检测到的尺寸数据信息和模拟建模的放大比例存在较大差异时,通过语音反馈报警;
步骤六、取回流水线上的钢结构,并进行重新加工。
优选的,所述3D建模模型和流水线上的钢结构均为弯曲加工成型后的钢结构。
优选的,所述尺寸数据信息包括钢结构的长度、宽度和弯曲转角信息。
优选的,所述流水线上的钢结构为不断输送的钢结构,且在流水线上检测到误差较大的钢结构尺寸数据信息时,会自动停止钢结构在流水线上的运送。
优选的,所述图像检测扫描的扫描内容包括对钢结构的长度范围、宽度范围和弯曲转角范围的最大允许值。
优选的,所述语音反馈报警的报警信息包括钢结构的长度、宽度和弯曲角度的数值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利用预先设定好的钢结构3D模型,并且在对钢结构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扫描的方式获取加工后的钢结构的各类尺寸信息,可以有效的防止因人工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加工尺寸偏差过大,导致建筑物的建造不合理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森时创建设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森时创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95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链条式物体传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房屋装饰装修的甲醛清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