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馈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54313.6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29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王俊伟;张兴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W7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馈 控制 信道 配置 方法 设备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反馈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及设备,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可以为承载反馈控制信息的物理侧链路反馈控制信道PSFCH配置候选时频资源,进而可以实现在PSFCH上反馈所需的反馈控制信息。该方法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确定物理侧链路反馈控制信道PSFCH的配置信息,该PSFCH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或配置所述PSFCH的候选时频资源,该PSFCH的候选时频资源用于承载第一信息的反馈控制信息;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PSFCH的配置信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反馈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5G新空口系统中,基站在下行链路上发送下行数据给UE,UE则相应的在上行链路上反馈HARQ-ACK信息;基站也可以在下行链路上发送下行参考信号,UE进而对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反馈相应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如周期/半静CSI。其中,HARQ信息、周期/半静态CSI信息均在上行控制信道中承载,属于上行控制信息。广义的来讲,HARQ-ACK信息,周期/半静态CSI信息都是对下行链路数据和信息的反馈,是一种反馈控制信息。
对应地,在侧链路(Sidelink)上,数据或者信息(如参考信号)可以是一个UE(即发送UE),发送给另外一个或者一组UE(即接收UE)的,而接收UE需要反馈相应的信息给发送UE。但是,在5G新空口系统中,目前并没有关于侧链路反馈控制信息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反馈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及设备,可以为承载反馈控制信息的物理侧链路反馈控制信道PSFCH配置候选时频资源,进而可以实现在PSFCH上反馈所需的反馈控制信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反馈控制信道的配置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用户设备确定物理侧链路反馈控制信道PSFCH的配置信息,该PSFCH的配置信息用于指示或配置所述PSFCH的候选时频资源,该PSFCH的候选时频资源用于承载第一信息的反馈控制信息;第一用户设备向第二用户设备发送该PSFCH的配置信息。该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给第二用户设备的数据信息,对应的反馈控制信息中可以包含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给第一用户设备的该数据的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HARQ-ACK或混合自动重传否认信息HARQ-NACK;第一信息还可以包括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给第二用户设备的参考信息,该参考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用户设备对信道状态进行测量,对应的反馈控制信息中可以包含与该参考信息对应的信道状态的测量信息。基于此方案,第一用户设备可以为承载反馈控制信息的PSFCH指示或配置候选时频资源,以实现在PSFCH上反馈所需的反馈控制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PSFCH的配置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一个或多个:PSFCH的格式信息、PSFCH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个数信息、PSFCH资源池的标识信息、反馈控制信息的比特数、反馈控制信息的码本数、反馈控制信息的码本计数、PSFCH的候选时频资源信息和配置信息的重复次数信息。基于此方案,第一用户设备可以通过PSFCH的格式信息、PSFCH的OFDM符号个数信息、PSFCH资源池的标识信息、反馈控制信息的比特数、反馈控制信息的码本数、反馈控制信息的码本计数、PSFCH的候选时频资源信息和配置信息的重复次数信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信息,来指示或配置该PSFCH的候选时频资源,以实现在PSFCH上反馈所需的反馈控制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和上述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PSFCH的格式信息与第一信息的调制与编码策略MCS、子载波间隔SCS或者该PSFCH的OFDM符号个数有对应关系。基于此方案,第二用户设备可以通过第一信息的MCS、SCS或者该PSFCH的OFDM符号个数信息配置PSFCH的格式,以实现在PSFCH上反馈所需的反馈控制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43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