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模块通信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3890.3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8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杨立平;骆军;裘凌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通信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模块通信组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相对两面分别设置有光模块,每一所述光模块上分别通过弹性连接部件固定设置有第一散热部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电路板的正面和反面同时设置光模块,提高了光模块的设置密度,通过在光模块上分别设置散热装置并在光模块之间夹设散热装置,解决了由于光模块设置密度高导致的散热差的问题,改善的散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通信组件。
背景技术
在通讯领域,随着产品业务量需求增加和硬件系统集成度提升,需要在一块单板上布局更多数量光模块,期望进一步提高单板光口密度并降低每端口成本,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单板槽位空间内光模块数量增加造成了光模块功耗密度过大,带来光模块风冷级联散热难题。在降低光模块器件尺寸和功耗、引入新的散热技术等措施的基础上,优化单板光模块布局,在单板尺寸一定的前提下,提高光模块密度的同时提升光模块的有效散热空间,是解决光模块布局瓶颈的重要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模块通信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模块数量多而造成散热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模块通信组件,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的相对两面分别设置有光模块,每一所述光模块上分别通过弹性连接部件固定设置有第一散热部件。
可选的,所述电路板包括第一电路板区和第二电路板区;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区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电路板区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路板区的两面分别设置有所述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板区设置有与所述光模块抵触连接的第二散热部件。
可选的,所述第二散热部件包括均热板;其中,所述均热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路板区内,且所述均热板与所述光模块的设定区域抵触连接。
可选的,所述的光模块的导轨采用压接的方式与所述电路板及均热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均热板与所述光模块的抵触连接面设置有导热介质。
可选的,所述第二散热部件的厚度不大于所述电路板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散热部件与所述光模块的导轨通过弹性簧片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光模块通信组件还包括面板,所述面板延垂直于所述电路板的方向设置;
所述面板分别与每一所述光模块的导轨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路板区的相对两面分别设置有通信芯片和/或控制芯片;
所述通信芯片和所述控制芯片上分别设置有第三散热部件。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路板区设置有平衡风阻板。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电路板的正、反两面设置光模块,提高光模块密度,并且提高了有效散热空间在单板尺寸中的占比,解决密度提升与散热空间冲突的问题,提升系统接入容量。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光模块通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模块通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38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