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film材刮伤的上料盒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53539.4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32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尔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1/04 | 分类号: | B65H1/04;B65H3/08;B65H7/14;G09F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21 | 代理人: | 张婕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film 材刮伤 上料盒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film材刮伤的上料盒,包括承载板,沿承载板周向设置的四个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板,两个第一定位杆;第一调节板顶部设有平行的第一、第二固定槽,第二定位槽下方设有第一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上依次设有导向孔、螺纹穿孔A、导向孔;第一定位杆顶端设有向外弯曲的弧形段,底端为三角形板,三角形板上从上至下分别设有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第一定位孔、两个第二定位孔;第二调组件与第一调节组件结构相同,且第二调节组件的丝杠位于第一丝杠下方;本发明的上料盒结构简单,且可有效防止物料刮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行业制造流程中的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film材刮伤的上料盒。
背景技术
电子显示模组一般包括背光模组和panel,背光模组已经逐步进入了全自动化组装模式,以提高生产效率,依次将背板、反射片、导光板、下扩散片、棱镜片、上扩散片予以清洁,再通过机械依次将反射片、导光板、下扩散片、棱镜片、上扩散片组合到背板上,再通过胶框将上述的材料固定在一起,从而组成背光模组。
现有的BL自动组装生产线中上扩散片、棱镜片、下扩散片的料盒均放置在料盒中,料盒一般包括底板、沿周向设置在底板外侧的定位杆,如图1所示,定位杆001为四棱柱形,底端设有两个固定孔,用于与调节机构固定连接,但是这种定位杆的结构与形状,不但使得定位杆定位歪斜,而且在工作人员将一定数量的film材放入料盒时,定位杆顶端会将部分film材刮伤,另外,当取料机构从料盒取料时,由于film材之间的静电,会导致取料吸盘一次吸附不止一张film材,此时经过传感器检测,当检测到取料吸盘一次吸附不止一张film材 时,取料机构会通过气缸进行抖料,使多余的film材回落至料盒中,而在抖料过程中,film材掉落不是垂直掉落的,因而也会与部分定位杆接触,导致进一步刮伤,而且这些刮伤只有在BL组装完成后,通过CCD系统进行检测出来,导致BL返工等等多项不必要的工作量。
因此需要对料盒的定位杆结构进行改进,以克服其对film材造成不必要的仕。
发明内容
为了防止背光模组自动组装过程中,自动上料盒的定位杆对film材造成不必要的仕损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film材刮伤的上料盒。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止film材刮伤的上料盒,包括承载板,沿承载板周向设置的四个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所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板,可拆卸地固定在第一调节板上的两个第一定位杆;
所述第一调节板顶部设有平行的第一固定槽、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下方设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供第一丝杠穿过的螺纹穿孔A,所述螺纹穿孔A两侧设有供导向杆穿过的导向孔;
所述第二调组件包括第二调节板,固设在第二调节板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槽下方设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有供第二丝杠穿过的螺纹穿孔B,所述螺纹B穿孔两侧设有供导向杆穿过的导向孔;
且所述螺纹穿孔A的高度第一所述螺纹穿孔B的高度,以使第一丝杠与第二丝杠分层设置在承载板底部;
所述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顶端均设有向外弯曲的弧形段,所述第一定位杆底端为三角形板,所述三角形板上从上至下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定位孔,两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构成等腰三角形;
第一定位孔与第一固定槽对应,第二定位孔与第二定位槽对应,并通过固定件将第一定位杆、第一调节板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承载板对应于每一所述调节机构处设有向内凹陷的缺口,以便于通过丝杠调节调节机构的位置,使上料盒适合放置不同尺寸的film。
优选地,所述承载板底部均布有多个顶升气缸,通过顶升气缸与机台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尔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科尔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35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