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弹聚氨酯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53516.3 | 申请日: | 201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51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丁灿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鸿大革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7 | 分类号: | C08G18/67;C08L75/14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品创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7 | 代理人: | 程春生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弹聚氨酯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材料准备,S2:首先制备水溶性聚氨酯溶液,S3:凝固浴配制,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水溶液温度升高至25~90℃并机械搅拌3~5h后得到凝固浴,S5:进行湿法成形,取适量聚四氟乙烯板,往聚四氟乙烯板上涂抹水溶性聚氨酯溶液,将刮涂有水溶性聚氨酯溶液的聚四氟乙烯板放入温度为25~90℃的凝固浴中,S6:将在聚四氟乙烯板上固化成形的高弹聚氨酯薄片刮去。该高弹聚氨酯合成方法步骤明确,所用到的材料易于获取,由此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其次凝固浴与水溶性聚氨酯溶液的制备能够极大的提高该高弹聚氨酯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弹聚氨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弹聚氨酯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材料是聚氨基甲酸酯的简称,它是一种高分子材料。聚氨酯是一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被誉为“第五大塑料”,因其卓越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众多领域。产品应用领域涉及轻工、化工、电子、纺织、医疗、建筑、建材、汽车、国防、航天、航空等。同样的高弹聚氨酯也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的制备高弹聚氨酯方法过程太过于简单,制备精度不高,得到的高弹聚氨酯往往纯度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弹聚氨酯合成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弹聚氨酯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材料准备,准备含-NCO的离聚物加酮亚胺5~10份,每份含-NCO的离聚物加酮亚胺的质量为5g,丙烯酸羟丙酯溶液4~8份,每份丙烯酸羟丙酯溶液的质量为50g,其中丙烯酸羟丙酯的含量为20%,乙烯乙二醇醚溶剂2~4份,其中每份乙烯乙二醇醚溶剂质量为5g,去离子水2~5份,其中每份去离子水的质量为100g,碳酸氢铵溶液2~4份,每份碳酸氢铵溶液为10g,含有酰胺键的极性溶剂2~4份,每份含有酰胺键的极性溶剂质量为3g,丙酮溶液1~3份,每份丙酮溶液质量为14g,低相对分子量阴离子型表面活化剂若干,适量纯水、适量的聚四氟乙烯板;
S2:首先制备水溶性聚氨酯溶液,取三份含-NCO的离聚物加酮亚胺投入适量纯水之中,利用搅拌装置进行高速搅拌,其中搅拌速度为300~400r/min,搅拌完毕之后得到预聚体溶液,这时对预聚体溶液进行测试,若是预聚体溶液相对分子量不太高且粘度较小时,不投入乙烯乙二醇醚溶剂,若是预聚体溶液符合生产标准,则投入两份乙烯乙二醇醚溶剂并且进行搅拌,使得各个溶剂快速融合,融合完毕之后往溶液中再次投入丙烯酸羟丙酯溶液两份,并且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200~300r/min,搅拌完毕之后将混合溶液放置一段时间进行反应,由此得到水溶性聚氨酯溶液;
S3:凝固浴配制,取一份去离子水,往去离子水中投入两份碳酸氢铵溶液,并进行搅拌,其中搅拌速度为50~100r/min,搅拌完毕之后往混合溶液中投入丙酮溶液两份、低相对分子量阴离子型表面活化剂3g,投入之后再次进行搅拌,搅拌完毕进行静置反应,反应20~50min得到胶体溶液,此时对该胶体溶液进行测试,看该胶体溶液是否符合生产标准,若符合,往其中投入极性溶剂三份进行溶剂反应,得到水溶液;
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水溶液温度升高至25~90℃并机械搅拌3~5h后得到凝固浴,其中,搅拌速率为800~3000r/min;
S5:进行湿法成形,取适量聚四氟乙烯板,往聚四氟乙烯板上涂抹水溶性聚氨酯溶液,将刮涂有水溶性聚氨酯溶液的聚四氟乙烯板放入温度为25~90℃的凝固浴中,并对凝固浴采用机械搅拌2~5h后,聚四氟乙烯板上刮涂的聚氨酯溶液固化成形,其中,搅拌速率为10~50r/min,聚四氟乙烯板上刮涂的聚氨酯溶液固化成形的温度为10~30℃;
S6:将在聚四氟乙烯板上固化成形的高弹聚氨酯薄片刮去,其中利用刮刀进行刮片处理,得到高弹聚氨酯薄片之后利用清水清洗,清洗完毕之后进行干燥处理得到成品。
优选的:步骤S2中的预聚体混合分散过程必须在低温下进行,以降低-NCO与水的反应活性,必须严格控制预聚体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鸿大革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鸿大革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35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指纹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导电柔性气敏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