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壳素改性ES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552128.3 | 申请日: | 2018-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7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 发明(设计)人: | 黄效华;甄丽;刘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纺织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F8/06 | 分类号: | D01F8/06;D01F1/10;D01D5/34 |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曲洋 |
| 地址: | 266011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甲壳素 改性 母粒 芯层 制备 熔点 皮层母粒 抗菌 壳聚糖抗菌 皮芯型纤维 抗过敏 喷丝头 双组份 相容性 延伸率 防霉 护肤 喷丝 断裂 挤出 复合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甲壳素改性ES复合纤维,所述甲壳素改性ES复合纤维为皮芯型纤维,由多功能皮层母粒、芯层母粒双组份经喷丝头高压挤出喷丝复合而成,多功能皮层母粒、芯层母粒的质量比例为50‑65:20‑25;所述甲壳素改性ES复合纤维,断裂强度4.5‑5.2N/tex,延伸率为3.2‑3.4%,模量为150‑164N/tex,应力下熔点为166‑168℃。所述芯层母粒,采用高熔指PP料,所述高熔指PP料,MFR范围750‑1350g/10min,熔点范围为150‑165℃。本发明制备的甲壳素改性ES复合纤维,基于壳聚糖抗菌特性,达到抗菌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抗菌和防霉特性。基于甲壳素与人体相容性好的特性,本发明制备的甲壳素改性ES复合纤维,具有抗过敏、护肤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复合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纤维产品,具体涉及一种甲壳素改性ES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ES复合纤维,是英文“Ethylene-Propylene Side By Side”的缩写,是日本最早开发出来的引人注目的聚烯烃系纤维中的一种。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纤维,ES纤维在世界上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是第三、第四代一次性卫生用品表层(紧靠皮肤)无纺布的生产原料,其显著的优势是产品膨松、柔软、渗透性好、强度好,适应新型卫生巾、纸尿裤、过滤材料生产线的高速生产。
ES纤维是一种皮芯结构的双组分纤维,属于差别化纤维中的高端品种。它皮层组织熔点低且柔软性好,熔点为130°C左右,芯层组织则熔点高、强度高。这种纤维经过热处理后,皮层一部分熔融而起粘结作用,其余仍保留纤维状态,同时具有热收缩率小的特征。ES纤维经过热处理后,纤维与纤维互相接着,便可形成不用粘合剂的无纺布成型体。
中国发明CN201210324886.6,公开了一种ES纤维及其应用,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超细硅藻土为主要原料制作的ES纤维,其属于卫生材料领域。由本发明制成的该ES纤维的原料为:超细硅藻土、皮层树脂、芯层树脂、抗氧剂、偶联剂、加工助剂。本发明还涉及ES纤维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超细硅藻土具有体轻、质软、多孔、比表面积大及化学性质稳定等一系列优良特性所生产出的ES纤维质轻,并且由ES纤维可制成无纺布,该无纺布具有透气、吸附异味等优点,因此可广泛用作一次性卫生材料。
由于ES纤维大部分通过制成无纺布后用作一次性卫生材料,而常规的ES纤维制成的无纺布材料,大部分不具备抗菌的特性,而无纺布产品的网络状结构往往会滋生大量的细菌;或者有的具有抗菌性能,比如在ES纤维中添加纳米银离子以达到抗菌的目的,但是纳米银离子成本较高造成实用性价值不高。
甲壳质(C8H13O5N)n,又称甲壳素、几丁质,英文名Chitin。1811年法国学者布拉克诺(Braconno)发现,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在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甲壳素制品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能抑制一些真菌、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目前认为其可能的机制有三:一是由于壳聚糖的多聚阳离子,易于真菌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的基团作用,从而改变病原菌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二是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三是阻断病原菌代谢。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者提出壳聚糖通过诱导病程相关蛋白,积累次生代谢产物和信号传导等方式来达到抗菌的目的的观点。
但目前为止,尚未出现一种甲壳素改性ES复合纤维,可以充分利用甲壳素的特性,使制备的ES复合纤维及衍生品无纺布具有抗菌、防霉、与人体血液相容性较好、抗过敏的特点。
同时,由于在甲壳素改性ES复合纤维制备过程中,还发现以下缺陷:
1、制备的甲壳素改性ES复合纤维,强度稍低;
2、由于在纤维制备过程中,加入部分添加剂,在纤维使用过程中,造成粉状添加剂掉落,影响了后续纤维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纺织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未经中科纺织研究院(青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21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