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51269.3 | 申请日: | 201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8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袁启涛;丁路静;高建;李喆;李微;蒋新峰;王立国;孙阳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西部建设(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0/10 | 分类号: | C04B20/10;C04B28/04;C04B18/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再生 骨料 混凝土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再生混凝土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改性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再生骨料于改性液中浸泡1‑3h,按重量份计,改性液包括:质量浓度为5%的水玻璃60‑80份、硅烷偶联剂5‑10份、有机硅树脂10‑20份、高岭土5‑10份,制得的改性再生混凝土具有较低的孔隙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按重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水泥250‑300份、粉煤灰80‑130份、矿粉50‑85份、砂685‑735份、碎石646‑874份、上述的改性再生骨料202‑398份、水140‑175份、减水剂5‑9份、玻璃纤维10‑15份,在利用了大量再生混凝土的情况下,制得的再生混凝土依然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再生混凝土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性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用量最大。在混凝土的原材料中,骨料用量居首位,是体积比重最大的组分,占混凝土材料总体积的60-70%。长期以来,因城市发展建设应用再生混凝土带来的天然砂石资源的无序开采造成了山体植被破坏,河道损坏。将废弃混凝土建筑垃圾作为再生骨料开发应用于再生混凝土中,一方面解决了大量废弃混凝土处理困难以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建筑业对碎石的消耗,从而减少对天然砂石的开采,从根本上解决碎石日益匮乏和大量砂石开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然而,相对于天然骨料,再生骨料的表面粗糙,孔隙率大,将其应用于再生混凝土中,凝固后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改性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改性再生骨料具有吸水率小的特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改性再生骨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再生骨料于改性液中浸泡1-3h,按重量份计,改性液包括:质量浓度为5%的水玻璃60-80份、硅烷偶联剂5-10份、有机硅树脂10-20份、高岭土5-10份。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改性液包括:质量浓度为5%的水玻璃70份、硅烷偶联剂8份、有机硅树脂15份、高岭土7份。
本发明的目的二:提供一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改性再生骨料。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再生骨料的孔隙率普遍较大,具有较强的吸水率,用于再生混凝土中后,吸水量大,导致再生混凝土中的浆体的粘聚性变差,无法较好的包裹骨料,使得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变差。本发明中,通过将再生骨料浸泡于改性液中,对再生骨料的孔隙进行封闭,降低再生骨料的孔隙率,从而提升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本发明的目的三:提供一种再生混凝土,按重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水泥250-300份、粉煤灰80-130份、矿粉50-85份、砂685-735份、碎石646-874份、上述改性再生骨料202-398份、水140-175份、减水剂5-9份、玻璃纤维10-15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水泥的水热化作用,清水再生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内部会释放大量的热量,造成清水再生混凝土内部和外界环境的温差较大,使得清水再生混凝土拌合料在凝固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纹等开裂现象,由此降低清水再生混凝土凝固后的抗压强度。而本发明的制备原料配比合理,能够大大降低清水再生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水热化作用,由此缩小清水再生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的内外温差,由此提高清水再生混凝土凝固后的抗压强度。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计,包括有以下组分:水泥270份、粉煤灰100份、矿粉60份、砂718份、碎石646-1076份、上述改性再生骨料398份、水155份、减水剂7.3份、玻璃纤维12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上述分析指出,再生混凝土的制备原料的配比对于降低凝固过程中的水热化作用,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大,试验证明,该种配比获得的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大,即制备原料配比最为合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西部建设(天津)有限公司,未经中建西部建设(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512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