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循环水泵的零冷水燃气热水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37656.1 | 申请日: | 2018-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2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缪平;王波;孙俊良;郑伟;陈孝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10 | 分类号: | F24H1/10;F24H9/20;F24H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胡琳梅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阀门 回水 热水器 回水管 水泵 燃气热水器系统 循环水泵 带循环 热水管 加热 燃气热水器 启动循环 用户使用 误操作 抽取 流出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循环水泵的零冷水燃气热水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用户在T时间内开关热水阀门至少两次;2、检测回水管的回水温度,若回水温度低于启动温度,则进入步骤3,否则进入步骤5;3、启动循环水泵和热水器,将回水管内水加热到设置温度;4、回水温度到达启动温度后,循环水泵和热水器停止工作;5、用户打开热水阀门,正常使用热水器。本发明的控制方法,通过判断回水温度和启动温度的大小,用循环水泵将热水管和回水管内的冷水抽取到热水器重新加热,用户再次打开热水阀门时,热水管就有恒温的热水流出,使用户使用时舒适方便;将开关热水阀门次数设为两次以上,防止了用户误操作导致燃气热水器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水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带循环水泵的零冷水燃气热水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属于热水器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家庭的燃气热水器一般安装在生活阳台上,而洗浴用水在浴室,从浴室到厨房有一段较长的管路,一般有10-30米之间。因此,用户洗澡时,管路中存有的冷水必须先放出来才能有热水流出,而且要放出很多冷水才能出来热水,长时间的等待不说,也浪费了很多水。特别天气转凉变冷的时候,热水久久不出来。因此,解决每次使用热水前都要先放一段冷水,成为了燃气热水器行业普遍存在的使用难题。
现有技术中,燃气热水器的内部设有一个小型的循环水泵,用户在用热水前,先走到热水器前启动水泵,水泵能够把用户家中的水管中的冷水抽到热水器这边进行加热,然后再输送到用户家中的水管中,等用户水管中的冷水都加热成热水后,用户在浴室或者厨房中打开水龙头,热水很快就流出来了。但是,从水泵启动到加热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消耗一些燃气能源和电力能源,因此,如果启动循环功能不够便捷,导致想用热水时不方便启动或者误启动,就会降低用户体验和多消耗燃气能源与电力能源。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循环水泵的零冷水燃气热水器系统的控制方法,使热水管路启动的水温与燃气热水器设定的启动温度相同,用户多次模糊开关热水龙头,一段时间再次打开热水龙头就有恒温的热水流出,舒适方便。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循环水泵的零冷水燃气热水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用户在T时间内开关热水阀门至少两次;热水阀门至少开关两次,即打开和关闭热水阀门的次数均不少于两次,是为了防止用户误操作导致燃气热水器不必要的工作。
步骤2、检测回水管的回水温度,若回水温度低于启动温度,则进入步骤3,否则进入步骤5;
步骤3、启动循环水泵和热水器,将回水管内水加热到设置温度;
步骤4、回水温度到达启动温度后,循环水泵和热水器停止工作;
步骤5、用户打开热水阀门,正常使用热水器。
进一步的是,所述燃气热水器系统包括燃气热水器、冷水管、热水管、回水管、进气管、循环水泵、水流量传感器、回水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
所述冷水管的冷水出口端与用户对应的多个冷水阀门和燃气热水器的冷水进口连接;所述热水管一端与用户对应的多个热水阀门连接,另一端与燃气热水器的热水出口连接;所述回水管一端与热水管末端连接,另一端与循环水泵的回水进口连接;所述进气管连接燃气热水器的燃气进口,所述循环水泵安装在燃气热水器内。
所述水流量传感器安装在燃气热水器的冷水进口端,所述回水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循环水泵的回水进口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燃气热水器、循环水泵、水流量传感器和回水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前锋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376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