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杂化纳米花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8368.X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1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纪伟;刘尚鹏;陈韶娟;马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4/08 | 分类号: | A61L24/08;A61L24/04;A61L24/02;A61L24/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高媛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纳米 止血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杂化纳米花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利用磷酸根和钙离子在三聚磷酸钠(TPP)‑壳聚糖(CS)纳米复合物表面的有序自组装制备杂化纳米花,然后在其表面构筑仿贻贝聚多巴胺涂层,并利用聚多巴胺的还原性原位生成银纳米颗粒。花状多级结构能够提供高的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结合表面的聚多巴胺涂层,使其具有超高亲水性和优异的组织黏附性,在快速吸收血液中水分、增大血小板浓度、止血性能显著提高的同时不会产生过多热量。同时,聚多巴胺直接还原在纳米花表面原位生成银纳米颗粒,赋予材料高效抗菌作用,在高效止血的同时,降低出血创面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杂化纳米花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局部战争、自然灾害、交通事故以及手术中引起的大量出血会严重威胁伤者生命,因此,开发快速、有效的止血剂对受伤初期的出血进行控制一直是创面治疗的关键挑战。目前,止血材料主要包括海绵状、织物、无纺布、水凝胶及粉末状材料等。粉末状止血剂由于便于携带、使用简单方便、对伤口贴合度高等优点而拥有不错的使用效果。目前最常用的无机粉末状止血材料为沸石类和粘土类,其中最常见的是沸石介孔类止血剂。沸石介孔类止血剂可通过快速吸收血液中的液体,使血小板、红细胞聚集,加速凝血因子的释放,从而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然而,该类材料遇水、沾湿后会产生灼热感,在使用前需应用纱布预先清除伤口处的水分、血液等液体,此外该类止血剂湿黏附性弱,仅适用于轻、中度出血。为了降低材料的放热和提高组织粘附性,CN 108721682 A提出使用漆酚修饰介孔二氧化硅微球,赋予其具有组织粘附性的儿茶酚基团,得到一种具有良好湿粘附性的止血材料;CN104013990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将壳聚糖与多巴胺或具有儿茶酚基结构的化合物反应,制备具有儿茶酚结构的壳聚糖材料,据称制成的止血海绵具有很好的组织亲合性;CN107998442 A公开了一种纳米二氧化硅/聚多巴胺黏附型止血材料,对于不同基底具有非常好的黏附性能,同时对血液具有较强的黏附性能。但以上专利报道的止血材料不同时具有抗菌活性,当发生大量出血时,往往同时伴随暴露的伤口区域,这个暴露的区域很容易被细菌侵入,导致严重的菌血症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无机介孔类止血材料容易放热灼烧皮肤组织、粘附性差以及无抗菌活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抗菌杂化纳米花止血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抗菌杂化纳米花止血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称取壳聚糖溶解于乙酸水溶液中,得到浓度1~5mg/mL的壳聚糖水溶液,控制乙酸水溶液中乙酸的浓度为0.5~3wt%,壳聚糖脱乙酰度在70%以上;使用蒸馏水配制浓度为50~250mg/mL的三聚磷酸钠水溶液;使用蒸馏水配制浓度为50~200mM的氯化钙水溶液;
步骤二:将步骤一配制的三聚磷酸钠水溶液逐步滴加到壳聚糖水溶液中搅拌孵育,得到纳米复合物悬浮液;控制三聚磷酸钠水溶液/壳聚糖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5/85~60/40;孵育的温度为10~40℃,时间为5~30min;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纳米复合物悬浮液逐步滴加到步骤一配制的氯化钙水溶液中搅拌孵育,得到白色沉淀,离心并用蒸馏水冲洗,然后冷冻干燥,得到壳聚糖-磷酸钙杂化纳米花止血材料;控制纳米复合物悬浮液/氯化钙水溶液的体积比为25/75~40/60;孵育的温度为10~40℃,时间为10~20min;冷冻干燥的温度为-56~-20℃,真空度为10~20Pa;
步骤四:配制多巴胺浓度为0.8~2mg/mL的乙醇/水溶液,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调节pH值在8.3~8.6之间;控制乙醇/水的体积比在60/40~20/8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83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