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量元素水溶肥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26744.1 | 申请日: | 2018-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9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郝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宝田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武媛;吕学文 |
地址: | 0305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量元素 水溶 水溶性腐植酸 水溶性钙肥 水溶性硼肥 肥料 水溶性镁 吸收率 肥料技术领域 作物抗逆性 肥效 刺激作物 抗病能力 协同增效 重量份数 作物根系 抗倒伏 钙肥 镁肥 配伍 硼肥 制作 抗病 秸秆 改良 生长 土壤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中量元素水溶肥及其制作方法,涉及肥料技术领域。所述中量元素水溶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溶性钙肥80‑90份、水溶性镁肥3‑5份、水溶性硼肥1‑5份、水溶性腐植酸肥料5‑10份、水20‑50份。本发明的中量元素水溶肥以水溶性钙肥、水溶性镁肥、水溶性硼肥、水溶性腐植酸肥料为原料,各组分配伍合理,协同增效,水溶性腐植酸肥料具有抗病、改良土壤、增强作物抗逆性、提高肥效、刺激作物生长等性能,与可溶性钙肥、镁肥、硼肥联合使用后,能够提高作物对中量元素钙、镁等元素的吸收率,使得作物根系发达、秸秆粗壮,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抗倒伏和抗病能力,最终达到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量元素水溶肥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中量元素是指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需要量中等的营养元素,如钙、镁等元素,一般占干重的0.2-1.0%。钙可以提高植物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还能够中和植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从而消除过多的有机酸对植物细胞产生的毒害作用;镁是叶绿素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重要活化剂,此外镁还对植物体内多种代谢活动有促进作用。
近年来,人们为了追求农作物产量,长期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导致土壤pH值下降,用化学除草剂灭草,用高残留高污染的化学农药进行拌种拌肥,严重破坏了土壤中的盐基离子、钙离子,致使土壤中酸性有毒的氢离子浓度急剧上升,土壤普遍酸化板结,导致农产品品质显著下降甚至伤害了作物根系,使得作物的吸肥能力减弱,大幅降低肥料的有效性,导致即使投入大量的肥料也很难被农作物吸收利用。
同时,由于作物只能吸收能溶于水的显离子态的元素,而土壤中阴离子容易将阳离子态的中量元素固定,使得土壤中有效钙、有效镁含量的不足,植物缺乏钙、镁的现象普遍存在。人工叶面喷施中量元素水溶肥料,不仅可以加快植物对钙、镁的吸收速率,而且还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但目前的中量元素水溶肥存在利用率低、施用后肥效欠佳的问题,鉴于此,研发出一种利用率高、肥效好,有利于作物生长的中量元素水溶肥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性中量元素水溶肥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中量元素水溶肥存在利用率低、施用后肥效欠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中量元素水溶肥,所述中量元素水溶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溶性钙肥80-90份、水溶性镁肥3-5份、水溶性硼肥1-5份、水溶性腐植酸肥料5-10份、水20-50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量元素水溶肥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水溶性钙肥85份、水溶性镁肥4份、水溶性硼肥3份、水溶性腐植酸肥料7份、水30份。
进一步地,所述水溶性钙肥包括硝酸铵钙、过磷酸钙、硝酸钙、氨基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水溶性镁肥包括硝酸镁、磷酸镁、氯化镁、磷酸镁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所述水溶性硼肥包括硼酸、硼砂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水溶性腐植酸肥料包括黄腐酸钾、腐植酸钠、硝基腐植酸铵、腐植酸铵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了一种上述的中量元素水溶肥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配比称取相应重量份数的各原料,混合,搅拌,形成均匀的混合液;
2)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在70-80℃的温度下蒸发浓缩,直至形成固液比为1.1-1.2的母液;
3)步骤2)得到的母液在140-150℃的温度下雾化后送入喷浆造粒机内进行造粒烘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宝田肥业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宝田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6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