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稻曲病上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520755.9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61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魏松红;王海宁;李晶;李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A01P3/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11086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贝莱斯 芽孢 杆菌 菌株 及其 稻曲病上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QYQN‑3,保藏号为:16567;以及该菌株在稻曲病上的应用。本发明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对水稻稻曲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通过三点对峙培养法试验,结果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QYQN‑3对稻曲病的抑菌圈为33.33m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稻曲病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稻曲病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是继水稻三大主要病害稻瘟病、纹枯病和条纹叶枯病之后又一主要影响水稻生产的病害。随水稻品种更新的加快、施肥水平的提高、栽培制度的改变,稻曲病渐趋加重,严重时可造成20%~30%的产量损失,对水稻产量有着很大影响。稻曲病菌所产生的毒素对人畜食用稻谷安全及对农田环境的生态安全产生严重隐患,所以稻曲病日益受到重视。稻曲病发生危害的历史短、研究起步晚,特别是在稻曲病的防治方面,报道甚少。但是大量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十分恶劣,因此水稻上稻曲病的生物防治尤为重要。目前,未见报道有研究者筛选出合适的菌株来对水稻上稻曲病进行生物防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稻曲病上的应用,可以完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QYQN-3,保藏号为:CGMCCNo.16567。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各地的水稻主产区的水稻田中采取土样,从土样中分离出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菌株,采用三点对峙培养法与稻曲病菌菌株进行对峙实验;
筛选出菌株QYQN-3,拮抗效果较好;
经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指示该菌名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
进一步地说,所述的三点对峙培养法的具体步骤为:
(1)在培养皿上倒入适宜病原菌生长的培养基;
(2)在培养基的正中央放一个直径为5mm的稻曲病菌菌饼;
(3)在距离中央菌饼相同距离的位置放三个待测菌株QYQN-3的菌饼,使三个菌饼呈一个等边三角形排列;
(4)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大小。
该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的应用,是利用该贝莱斯芽孢杆菌对稻曲病进行生物防治,通过三点对峙培养法,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QYQN-3对稻曲病的抑菌圈为33.33mm。抑菌圈的意义在于,表示生防菌对稻曲病菌的抑制作用,抑菌圈越大则说明生防菌对稻曲病菌的抑制越强,防治效果越好。
上述菌种具有如下特征:
1、形态特征:菌落呈白色或淡黄色,不透明,粗糙有褶皱,其细胞呈直杆状。
2、生理生化特征如下表所示:
为了筛选稻曲病菌的高效生防菌,本发明采用三点对峙培养法,对辽宁省、四川省和内蒙古等地区采集的水稻田土样进行分离和筛选,并对生防菌株进行种类鉴定。旨在获得防治效果较高的生防菌株,为稻曲病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207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