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19570.6 | 申请日: | 2018-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11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富;雷明锋;邹洋;刘灿;彭朝建;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长沙七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4 | 代理人: | 郑隽;吴婷 |
地址: | 401147 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雾系统 主门架 隧道衬砌 喷雾控制系统 行走控制系统 行走机构 养护 台车 智能 驱动行走机构 架式结构 隧道施工 梯形门 智能化 驱动 移动 保证 | ||
1.一种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包括主门架(2)、行走机构(20)、喷雾系统、喷雾控制系统以及行走控制系统;所述行走机构(20)置于主门架(2)底部;所述喷雾系统、喷雾控制系统以及行走控制系统分别设置在主门架(2)上;所述主门架(2)整体呈梯形门架式结构;所述喷雾系统设置在主门架(2)的顶部;所述喷雾控制系统与喷雾系统相连并驱动喷雾系统工作;所述行走控制系统与行走机构(20)相连并驱动行走机构(20)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20)包括驱动电机(23)以及与驱动电机(23)皮带相连的行走车轮(24);所述驱动电机(23)设置在主门架的底部;所述行走控制系统与驱动电机(23)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系统包括水泵(13)以及与水泵(13)相贯通的输水管线;所述输水管线设置在主门架(2)的顶部;所述输水管线上设置有喷头(7);所述喷雾控制系统与喷头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线包括环形喷水管(9)以及连接管线;所述水泵(13)通过连接管线与环形喷水管(9)相贯通;所述环形喷水管(9)通过水管支撑部件(5)设置在主门架(2)的顶部;所述环形喷水管(9)上设置有喷头(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控制系统包括喷雾控制箱(16)以及激光测距仪(8);所述激光测距仪(8)与喷头(7)并行设置;所述喷雾控制箱(16)分别与激光测距仪(8)和喷头(7)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控制系统包括行走控制箱(15)、距离记录仪(17)以及环境参数传感器组19;所述距离记录仪(17)以及环境参数传感器组19分别设置在主门架(2)上;所述行走控制箱(15)分别与行走机构(20)、距离记录仪(17)以及环境参数传感器组(19)相连;所述环境参数传感器组(19)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风力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控制系统还包括设置在主门架(2)上且与行走控制箱(15)相连的碰撞感应器(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还包括喷雾系统维修通道,所述喷雾系统维修通道包括分别设置在主门架(2)上的检修楼梯(12)以及上平台护栏(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还包括显示器(22);所述行走控制箱(15)以及喷雾控制箱(16)分别与显示器(22)相连。
10.一种针对权利要求9所述的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行走控制方法以及喷雾控制方法;
所述行走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是:
当距离记录仪(17)检测到养护段长度达到要求时,通过行走控制箱(15)控制驱动电机(23),使台车自动停止,并在一定时间t'后进行反向行走养护;通过环境参数传感器组19测量隧道内的施工环境条件,由测得的环境条件,控制台车的养护间歇时间t’,所述t’的表达式是:
其中:
t'0是标准养护条件下的养护间歇时间,所述标准养护条件下的间歇时间是2小时;
T是隧道内实测温度,℃;
T0是混凝土标准养护温度,所述混凝土标准养护温度是20℃;
是隧道内实测湿度,%;
是混凝土标准养护湿度,所述混凝土标准养护湿度是95%;
v是隧道内实测风速;
所述喷雾控制方法的具体实现方式是:
从风管旁边的喷头(7)往两侧进行计算,通过调节各个喷头(7)喷雾范围的大小,实现衬砌环向全断面的喷雾养护,再通过台车的行走实现整个隧道衬砌段的养护;喷头(7)喷雾范围L应不小于衬砌环向距离S;所述喷雾范围L的表达式是:
其中:
d1、d2分别是相邻两喷头(7)到衬砌表面的距离;
α1、α1分别是相邻两喷头(7)的喷雾角;
S是相邻两喷头(7)喷雾角平分线与衬砌交点的距离,其取值为:
其中:
S0是相邻两喷头(7)之间的间距;
d1、d2分别是相邻两喷头(7)到衬砌表面的距离;
θ是相邻两喷头(7)到管线圆心的夹角;
所述喷头(7)的喷雾角α,满足以下关系:
其中:
P是喷头(7)的水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未经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1957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结构顶板的形成方法
- 下一篇:隧道淋渗水洞段阻水灌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