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水管漏水检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506694.0 | 申请日: | 2018-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22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本均;丁柏予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F16L55/162 | 分类号: | F16L55/162;F17D5/02;F17D5/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隋金艳 | 
| 地址: | 4022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水管 漏水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水管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水管漏水检测装置,包括定位套、位于水管内的水动球和位于水管所在区域的读卡器,定位套内设有用于吸引水动球的电磁铁;水动球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外壳体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一通孔对准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密封第二通孔的密封膜,第一通孔内设有若干用于戳破密封膜的突刺;水动球内固设有磁性件,水动球内设有RFID标签,水动球内充有止漏液;读卡器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读卡器均用于获取读取RFID标签的信号强度对水动球的定位。采用本方案能够检测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并且能够准确的找到漏水处进行临时止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管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水管漏水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供水管道常常因为管道老化或地面下沉造成管道破碎而发生漏水,由于管道位于地下,在发生漏水情况时,并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导致维修不及时,从而使得大量水资源被浪费。为及时发现地下管道的漏水情况,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安装漏水报警传感水表,通过水流量的变化判断是否有漏水情况的发生,例如公开号为CN2653451Y的带有报漏功能的远传水表。
2、对于非金属的管道,在管内设有电极,通过监测电机的接地电阻的阻值变量,从而判断是否有漏水情况的发生,例如公开号为CN101246077A的绝缘管水道检漏法。
上述方案虽然能有效的检测管道是否有漏水情况,但是并不能检测出漏水的位置,由于管道位于地下,维修人员无法直观的看到管道情况,只能沿着管道的方向逐步判断漏水的位置,花费大量时间。
在检测到有漏水情况发生时,维修人员需赶到漏水管道所在区域,找到漏水处,并对漏水管道所在区域进行挖掘,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在这段时间中管道一直处于漏水状态,大量的水资源从管道中流出,造成水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管漏水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并且能够准确的找到漏水处进行临时止漏。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一种地下水管漏水检测装置,包括套接于水管上的定位套、位于水管内的水动球、位于水管所在区域的读卡器和控制装置,定位套内设有用于吸引水动球的电磁铁;
水动球包括弹性材料制成的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外壳体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一通孔对准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用于密封第二通孔的密封膜,第一通孔内设有若干用于戳破密封膜的突刺;
水动球内固设有能够被电磁铁吸引的磁性件,磁性件固定连接有支杆,支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RFID标签,水动球内充满有能够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流出的止漏液,止漏液用于封堵漏水孔;
读卡器的数量至少为三个,读卡器不在同一直线上,读卡器均用于获取读取RFID标签的信号强度;
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检测开关和显示器,控制器和检测开关、显示器以及电磁铁均信号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检测开关的信号控制电磁铁的通断,控制器还用于根据获取的信号强度检测水动球的位置,并控制显示器进行显示。
本发明的原理及优点在于:地下水管正常使用时,电磁铁吸引磁性件,从而避免水动球随水流流动。检测水管时,关闭水管的出水口,检测开关控制控制器关闭电磁体,若水管没有漏水情况,则水管中的水流不会流动,水动球在水管中的位置保持不变;若水管存在漏水情况,水管中的水必定向漏水处流去,在水流的带动下,水动球向漏水处移动,并停留在漏水处,维修人员通过控制器控制显示器显示RFID标签的位置,即可得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以及漏水处所在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66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