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兔腰椎段硬膜外脑脊液搏动力学参数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01616.1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81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董有海;吕飞舟;李林立;何益群;董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3 | 分类号: | A61B5/03;A61B5/0402;A61D7/00;A61D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腰椎 段硬膜外 脑脊液 搏动 力学 参数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腰椎段脑脊液搏动压力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兔腰椎段硬膜外脑脊液搏动力学参数的检测方法,取兔子一只,麻醉后,触诊确定L5椎板位置,定位好后备皮并标记手术区域,碘伏消毒,铺无菌洞巾,以L5棘突为中心做一长为2厘米的后正中切口,咬除棘突以及棘间韧带,暴露手术椎板以及上下椎间隙,剥离下椎间隙黄韧带,将颅内压传感器探头插入硬膜外间隙,后将导线连接至颅内压检测仪,再将颅内压检测仪连接至心电监护仪,脑脊液压力稳定后,通过观察心电监护仪的数值变化来确定脑脊液压力的变化。该兔腰椎段硬膜外脑脊液搏动力学参数的检测方法,可以准确测得兔腰椎段硬膜外脑脊液搏动力学参数,且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应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腰椎段脑脊液搏动压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兔腰椎段硬膜外脑脊液搏动力学参数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脑脊液循环系统是人体内的“第三循环系统”,有保护中枢神经系统、运输代谢产物和调节颅内压等作用。脑脊液主要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再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后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再沿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粒渗透到硬脑膜窦内,回流入血液内。脑脊液搏动是动物基本生命活动(心跳以及呼吸)的产物,可以分为动脉搏动引起的脉搏波和呼吸引起的呼吸波。当前关于腰椎段脑脊液搏动来源有两种理论:一种是腰椎段脑脊液搏动来源于脊髓内血管的搏动,另一种是脑内血管搏动所引起的颅内脑脊液搏动经过蛛网膜下腔传递下来。当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腰椎段脑脊液搏动主要来源于脊髓内血管的搏动。
在医学领域,力学刺激在组织再生和重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如周期性张力可以促进肌腱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动态压力、静态水压、剪切应力可促进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进而促进软骨组织的再生;剪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构、生长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静态水压和剪切应力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脑脊液搏动力同样也会促进兔腰椎段椎板的成骨以及塑形。因此,测定兔腰椎段脑脊液搏动力的详细参数可以加深我们对腰椎椎体发生的认识,也有利于我们利用相关参数制定体外模型进一步探究力学刺激与成骨的关系。
传统的脑脊液压力测定方法是利用腰椎蛛网膜下腔穿刺后连接垂直玻璃管,通过观察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以及波动来确定脑脊液的压力。这种测定方法不仅具有损伤脊髓及神经、脑脊液漏以及蛛网膜下腔感染等风险,而且精确度较低,很难测定兔子这种小型动物脑脊液的压力以及搏动范围。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兔腰椎段硬膜外脑脊液搏动力学参数的检测方法,具备操作简单,创伤性小,应用方便等优点,解决了传统的脑脊液压力测定方法精确度低且不适用于兔子这种小型动物脑脊液压力检测的问题。
为实现对兔子这种小型动物脑脊液搏动力学参数进行检测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兔腰椎段硬膜外脑脊液搏动力学参数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取兔子一只;
S2:3%戊巴比妥钠以1毫升/千克对兔子进行麻醉,触诊确定L5椎板位置,定位好后备皮并标记手术区域;
S3:对手术区域的皮肤采用碘伏消毒,铺无菌洞巾,以L5棘突为中心做一长为2厘米的后正中切口;
S4:逐层暴露L5棘突及椎板,咬除棘突以及棘间韧带,暴露手术椎板以及上下椎间隙,剥离下椎间隙黄韧带;
S5:将颅内压传感器探头插入硬膜外间隙,保证探测头朝向硬脊膜,后将导线连接至颅内压检测仪,再将颅内压检测仪连接至心电监护仪;
S6:等待30分钟,脑脊液压力稳定后,通过观察心电监护仪的数值变化来确定脑脊液压力的变化。
进一步的,所述S1步骤中的兔子采用体重为2.0-3.0kg的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
进一步的,所述S2步骤中采用腹腔注射的麻醉方式,且麻醉起效后兔子采用俯卧位的手术体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16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宽窄带融合下的群组建立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适应苹果尺寸的采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