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质下行循环床毫秒热解液化-气化耦合多联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01226.4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28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田原宇;乔英云;谢克昌;杨朝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C10J3/58 | 分类号: | C10J3/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化 热载体 热空气 提升管 半焦 下行 热解反应器 高温循环 热解液化 耦合 多联产 合成气 生物质 循环床 中颗粒 干气 热解 加热 油气 空气提升管 气固分离器 分级分离 高温载体 空气换热 空气外排 快速分离 快速混合 冷却料仓 生物质粉 反应器 返料器 分馏塔 硅钾肥 细颗粒 立管 两级 外排 细灰 油品 燃气 发电 | ||
本发明提供生物质下行循环床毫秒热解液化‑气化耦合多联产工艺,生物质粉经热空气提升管干燥和提升并在顶部气固分级分离,空气外排,细颗粒进入半焦返料器,大中颗粒在下行热解反应器顶端与高温循环载体实现快速混合升温与毫秒热解,在反应器立管下部油气、热载体与半焦快速分离;热解油气经分馏塔获得不同馏分油品和干气,热载体和半焦进入气化提升管气化加热;加热后的高温载体经两级气固分离器与合成气分离后,合成气经过空气换热后与干气混合作为燃气用于发电,大中颗粒热载体进入下行热解反应器顶部作为高温循环热载体,细灰进入冷却料仓后外排作为硅钾肥;部分热空气被引到空气提升管底部,部分热空气被引到气化提升管底部。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生物质下行循环床毫秒热解液化-气化耦合多联产工艺,属于生物质能源领域。
2.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农林废弃物约8.8亿吨以上,由于缺乏有效利用技术而不得不被焚烧或废弃,不仅浪费资源,也造成雾霾天气、大气污染、土壤矿化、火灾和交通事故等大量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和难点。现有生物质综合利用途径相当广,很多途径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都很高,如造纸、直燃发电、纤维乙醇和沼气等,但由于规模和消耗量小、使用效率低、污染或特定地域要求,都不能从根本上满足生物质规模化高效高值化清洁的要求。近三十年新兴起的快速热解提炼技术将生物质转化为能量密度大、易于存贮和运输的液体,可生产车用替代燃料、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是环境友好性、最有希望的石油替代品,不存在产品规模和消费地域限制,能够满足大规模、高效、高值化和清洁无污染的要求,被公认为“本世纪生物能最有工业化发展潜力的技术”,既是目前国际上生物质能研发的重点和热点,又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领域的前沿探索项目。
国际上代表性工艺主要有荷兰Twente大学的旋转锥式反应工艺、美国Georgia工学院的携带床反应工艺、加拿大Ensyn工程师协会的鼓泡循环流化床工艺、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涡旋反应工艺、加拿大Laval大学的多层真空热解磨反应工艺等。国内各单位也相继开发了类似技术。但由于工艺缺陷和不足,目前仅有旋转锥工艺、鼓泡循环流化床工艺实现了万吨级工业化生产。在上述工艺中,仅有循环流化床快速热解工艺利用热解产生的部分半焦循环燃烧产生的热量即可满足反应所需热量的需求,能量利用合理、液体收率高、设备简单、易于大型化、也是被国内外研究的最多,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生物质快速热解工艺。但一般循环流化床热解需要流化气、冷却负荷大,流化磨损产生的细粉油中难以脱除。下行循环流化床具有顺重力场并流下行运动、固固或气固接触时间短、反应快、径向分布均匀、返混小、并能灵活地调节固/气或固比等优点,既保持了流化床热解得高液体收率和大规模化生产优点,又无需流化风、热解气停留时间小、颗粒磨损细粉少,降低了冷却负荷和能耗,油中脱灰相对容易,因而下行循环流化床将是生物质快速热解亟待开发和应用的最佳反应器。但由于生物质原料含钾、含水量较高,同时生物质原料以及热解半焦与载体比重差异大,目前国际上典型的快速热解工艺中,普遍存在热质传递与反应调控、油中带灰、油中高含水、液收率低、油气结焦堵塞、半焦载体异重返料、生物油加热自聚、流化气稀释干气和耗能、含钾载体熔融导致床料结焦死床、生物质原料干燥、反应器机械运动部件高温磨损、半焦安全外排和清洁利用等影响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工业放大和长周期稳定运行的十一大难题。
本发明人提出的一种固体有机物自混合下行流化床快速热解工艺(ZL200810000615.9)为下行自混合流化床反应器和流化床再生器耦合,形成一个固体热载体循环的反应再生耦合系统,实现了热质传递与反应的调控。尽管通过热载体分级分离,大中颗粒热载体通过下行热解反应器热解、微小颗粒热灰外排,从源头上消除热灰造成的油中带灰难题。但生物质粉干燥后未分级分离,其中的细小颗粒还会从源头上产生油中带灰现象。油气未直接进行分馏,油中高含水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另外油气结焦堵塞、半焦载体异重返料、生物油加热自聚和生物质原料干燥难题一直困扰生物质自混合下行流化床快速热解工艺的工业化推广。
3.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12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