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电复合超导限流器绕组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500566.5 | 申请日: | 2018-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2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胡子珩;庞骁刚;章彬;汪桢子;汪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G02B6/46;H01F6/00;H01F6/06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熊贤卿;潘中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导带材 测温光纤 电流引线 矩形凹槽 缠绕 超导限流器 光电复合 弧形凹槽 绕组结构 固定槽 绝缘层 表面形成 空心管体 温度测量 螺旋形 容设 紧贴 覆盖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电复合超导限流器绕组结构,其包括骨架,缠绕在所述骨架上的测温光纤、超导带材,所超导带材两端连接有电流引线;其中:所述骨架具有呈空心管体状的绝缘层,其外表面形成有螺旋形的矩形凹槽,在所述骨架的两端形成与所述矩形凹槽连接的电流引线固定槽;在所述矩形凹槽中进一步形成有弧形凹槽;所述测温光纤容设在所述弧形凹槽中,缠绕在所述骨架上;所述超导带材容设在所述矩形凹槽中,紧贴并覆盖所述测温光纤的部分表面,所述超导带材在所述骨架上形成缠绕;所述电流引线容设并固定在所述电流引线固定槽中,并与所述超导带材的端部进行连接。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对测温光纤进行很好地固定,并提高温度测量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导传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电复合超导限流器绕组结构。
背景技术
超导限流器用于电网故障电流的幅值,在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呈现很小的阻抗,当系统因故障等原因出现过电流时产生较大的阻抗,进而限制短路电流。由此可以降低电网对断路器开断容量的要求,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超导限流器有几种不同类型,其中利用超导体可以无阻承载大电流的能力制成的饱和型、桥路型,利用超导体失超后的常态电阻制成电阻型、无感电抗器型,利用超导失超造成电磁耦合关系改变的变压器型、混合型、三相电抗器型、磁通约束型,以及利用超导体在超导态和常态下磁特性变化的电磁屏蔽型等。其中,电阻型超导限流器结构最为简单,在正常状态时超导限流线圈处于超导态,在需要限流或发生过电流时,超导限流线圈转变为正常态产生电阻,从而限制电流。
电阻型超导限流器主要依赖于电阻进行限流,当故障电流出现时,超导绕组的传输电流超过其临界电流,超导绕制产生电阻。电阻在持续的故障电流作用下,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被超导绕组周围的液氮带走,从而导致绕组温度不断升高。通过监测超导绕组的温升可以获得超导绕组的工作状态。
常规测量温度的方法多种多样,在电气工程中常采用热电阻或热电偶测量。但是,热电阻或热电偶都为导体,对于高电压等级的电力装置,在测量绕组内部温度时,绝缘问题基本上无法解决。光纤测试是另一种可行的测温方法,但其如何在超导绕组中固定就成为重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光电复合超导限流器绕组结构,可以对测温光纤进行很好地固定,并提高温度测量的精确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电复合超导限流器绕组结构,其包括骨架,缠绕在所述骨架上的测温光纤、超导带材,所超导带材两端连接有电流引线;其中:
所述骨架具有呈空心管体状的绝缘层,其外表面形成有整体呈螺旋形的矩形凹槽,在所述骨架的两端形成与所述矩形凹槽连接的电流引线固定槽;在所述矩形凹槽中进一步形成有弧形凹槽;
所述测温光纤容设在所述弧形凹槽中,缠绕在所述骨架上;
所述超导带材容设在所述矩形凹槽中,紧贴并覆盖所述测温光纤的部分表面,所述超导带材在所述骨架上形成缠绕;
所述电流引线容设并固定在所述电流引线固定槽中,并与所述超导带材的端部进行连接。
其中,所述骨架的绝缘层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制成,其厚度处于下5-10mm之间。
其中,所述电流引线采用铜导体制作,其与超导带材端部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电流引线通过螺栓固定在骨架上。
其中,所述的光测温光纤低温测温光纤,其包含有可敏感温度的探头。
其中,所述超导带材采用不锈钢封装的YBCO带材,所述超导带材缠绕在骨架上的矩形凹槽中,并将测温光纤压紧在弧形凹槽内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超导带材在所述矩形凹槽中采用多层缠绕的方式。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5005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