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94927.X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6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郑元林;李梦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组合物 阳虚 高血压 制附子 干姜 治疗 原料药物 配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有以下原料药物组成:制附子3~300 g,干姜5~200g,通过制附子和干姜配伍对于治疗阳虚型高血压有着很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肾阳是全身阳气根本,肾阳不足,温煦失职,头目失养,可致高血压常见的眩晕等症,阴寒内盛,脉管收缩,外周小血管挛急,血压则升高。如果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机体的肾阳虚衰,一味地用西药对抗治疗降低血压,最终会失去控制,而且毒副作用突显。
而阳气虚衰,虚阳浮游于上,也可表现为自觉发热,烦躁不宁,口渴等证候表现,本质上是真寒假热,属于虚寒证,非常容易与肝阳上亢相混淆。
自清代叶天士提出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的基本病机后,平肝息风、镇肝潜阳几乎成了标准治疗,用药多偏寒凉,忌讳将附子,干姜等温热类中药用于高血压患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机体肾阳不足,阴寒内盛的本质,临床效果不佳,甚者加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以制附子与干姜配伍对于治疗阳虚型高血压有着很显著的效果。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该中药组合物有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物组成:制附子3~300 g,干姜5~200g 。附子先煎1小时,然后放入干姜,再煎煮2小时。每日1付,连服2周。两药合用,温阳解痉,气血乃行,血压则降低。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经。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本发明的创造性是基于我们的临床数据及动物实验研究,名方《四逆汤》去除炙甘草后,附子与干姜更能共奏温阳解痉之功,能更有效地缓解外周小动脉痉挛,恢复气血运行,从而更有效地降低血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制附子15 g ,干姜10 g 。
实施例2
制附子20 g ,干姜20 g 。
实施例3
制附子30 g ,干姜30 g 。
实施例4
制附子40 g ,干姜50 g 。
实施例5
制附子50 g ,干姜60 g 。
实施例6
制附子60 g ,干姜60 g。
实施例7
制附子65 g ,干姜60 g。
实施例8
制附子70 g ,干姜60 g。
实施例9
制附子75 g ,干姜60 g。
典型病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49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