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储能集装箱消防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93856.1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3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吕洪坤;蔡洁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00 | 分类号: | A62C3/00;A62C2/06;A62C31/05;A62C3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张建青 |
地址: | 31001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装箱 消防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集装箱消防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储能集装箱消防系统包括防火卷帘门、溶液雾化系统、多区域温度烟感监测系统及事故排风装置;所述的多区域温度烟感监测系统用于准确定位热失控电池组所在区域,防火卷帘门用于将定位的区域进行物理隔离,溶液雾化系统用于对隔离区域喷射雾状溶液进行灭火降温,事故排风装置用于将隔离区域内生成的事故气体和吸热气化的气体排出储能集装箱。本发明的消防系统可对热失控电池组进行有效的控制,缩小险情影响范围,并可在险情控制后,继续对温度较高的电池组喷射雾化溶液降温,防止其二次燃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应用于新能源的消防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储能集装箱消防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储能集装箱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是电池内部出现热失控。由于储能集装箱中电池特殊的材质,火灾一旦发生会造成更大的影响;火灾蔓延迅速,而且持续时间长,并伴随着有毒气体的释放,而且明火消灭后还存在二次复燃的风险。现阶段储能集装箱消防系统多采用七氟丙烷为灭火剂,通过检测烟雾、气体、温度等信号,发现电池组温度急剧上升、有大量烟雾冒出时,启动灭火装置。
七氟丙烷灭火采用全淹没灭火,收到火灾信号后短时间内充满整个集装箱。此类灭火方式没有对火灾区域进行有效隔离,不仅会损坏附近的电池组,且火灾容易蔓延;而超过10%浓度的七氟丙烷和其高温分解物对人体都有危害;且火灾扑灭后,热失控电池组内部温度仍有可能较高,存在着二次复燃的风险,七氟丙烷灭火方式并没有对此问题进行继续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储能集装箱消防系统,以有效地隔离火灾及热失控区域,缩小险情影响范围,并可在险情控制后对温度较高的电池组继续降温,避免二次复燃。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储能集装箱消防系统,包括防火卷帘门、溶液雾化系统、多区域温度烟感监测系统及事故排风装置;所述的多区域温度烟感监测系统用于准确定位热失控电池组所在区域,防火卷帘门用于将定位的区域进行物理隔离,溶液雾化系统用于对隔离区域喷射雾状溶液进行灭火降温,事故排风装置用于将隔离区域内生成的事故气体和吸热气化的气体排出储能集装箱;
所述的防火卷帘门安装在储能集装箱内顶部,当防火卷帘门向下关闭后将储能集装箱分隔成多个区域;
所述的溶液雾化系统包括溶液箱、溶液泵、消防总阀、溶液输送总管和连接在溶液输送总管上的多个溶液管支路,由防火卷帘门分隔形成的多个区域均设有溶液管支路,溶液管支路布置在区域中心位置,并沿不同高度左右两个方向设置多个雾化喷嘴,每一溶液管支路用一个调节阀独立控制,溶液输送总管采用消防总阀控制;
所述的多区域温度烟感监测系统包括多个温度探头和多个烟感探头;温度探头布置在溶液管支路上,沿不同高度方向布置多个;烟感探头布置在电池组上方,每个区域左右两侧顶部各布置一个;
所述的事故排风装置包括储能集装箱原有的事故排风机和在由防火卷帘门分隔形成的每个区域顶部增设的排风扇,每个排风扇独立控制;
所述的防火卷帘门、溶液雾化系统、多区域温度烟感监测系统及事故排风装置与一控制柜相连;所述的控制柜,用于接收并显示各个温度、烟感探头的信号,还能根据信号判断消防报警的等级,并控制防火卷帘门、溶液雾化系统和事故排风装置对相应的热失控电池组区域进行隔离灭火降温。
作为上述储能集装箱消防系统的补充,所述消防系统的电源由应急电源提供,并配有UPS作为备用。
作为上述储能集装箱消防系统的补充,所述的溶液箱设有补给接口,用于外接补给溶液管路,补充溶液箱溶液量。
作为上述储能集装箱消防系统的补充,所述的储能集装箱底部区域增设溶液疏排口。
作为上述储能集装箱消防系统的补充,所述的防火卷帘门由电机驱动,防火卷帘门和电机罩壳的材料均为耐高温防火材料;每个卷帘门独立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938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