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OLED显示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11489532.0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8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凯祥;李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08 | 分类号: | G09G3/32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王中华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oled 显示 面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该OLED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扫描信号输出单元及数据信号输出单元;多个子像素阵列排布,对应每一行子像素设有一与该行子像素电性连接的扫描线,对应每一列子像素设有一与该列子像素电性连接的数据线,扫描信号输出单元电性连接多条扫描线,数据信号输出单元电性连接多条数据线;每一个子像素均包括一存储电容;在同一行子像素中,距离扫描信号输出单元越远的子像素的存储电容的电容值越大;在同一列子像素中,距离数据信号输出单元越远的子像素的存储电容的电容值越大,利用存储电容的电容值的变化,平衡因电压降导致的电压变化,提升显示画面的均一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OLED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平板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由于同时具备自发光,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程较简单等优异特性,被认为是下一代平面显示器的新兴应用技术。
OLED显示器件通常包括:基板、设于基板上的阳极、设于阳极上的空穴注入层、设于空穴注入层上的空穴传输层、设于空穴传输层上的发光层、设于发光层上的电子传输层、设于电子传输层上的电子注入层、及设于电子注入层上的阴极。OLED显示器件的发光原理为半导体材料和有机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导致发光。具体的,OLED显示器件通常采用ITO像素电极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分别经过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并在发光层中相遇,形成激子并使发光分子激发,后者经过辐射弛豫而发出可见光。
随着时代及技术的进步,大尺寸、高分辨率的AMOLED显示装置逐渐发展起来,相应的,大尺寸AMOLED显示装置也需要较大尺寸的显示面板及较多数量的像素,显示面板内的信号线长度将越来越长,信号线电阻也越大。不可避免的,施加在信号线上的信号会产生电压降(IR Drop),造成实际施加到各个子像素中的信号偏离原信号,最终达到子像素亮度不足,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能够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OLED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多条扫描线、多条数据线、扫描信号输出单元及数据信号输出单元;
所述多个子像素阵列排布,对应每一行子像素设有一与该行子像素电性连接的扫描线,对应每一列子像素设有一与该列子像素电性连接的数据线,所述扫描信号输出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多条扫描线,所述数据信号输出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多条数据线;
每一个子像素均包括一存储电容;在同一行子像素中,距离所述扫描信号输出单元越远的子像素的存储电容的电容值越大;在同一列子像素中,距离所述数据信号输出单元越远的子像素的存储电容的电容值越大。
每一个存储电容均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
所有子像素的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的间距均相等;
在同一行子像素中,距离所述扫描信号输出单元越远的子像素的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正对面积越大;
在同一列子像素中,距离所述数据信号输出单元越远的子像素的存储电容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正对面积越大。
每一个子像素均还包括开关薄膜晶体管、驱动薄膜晶体管及有机发光二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95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