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及充电模式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488702.3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7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汪长堰;武致强;谢仁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兴华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2 | 分类号: | H02J7/02;H02J7/04;H02J50/80;H02J50/60 |
代理公司: | 四川雅图律师事务所 51225 | 代理人: | 卢蕊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充电发射装置 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充电参数 充电模式 通电模式 无线充电接收 信号接收器 充电电流 充电电压 充电设备 技术效果 通电过程 智能化 处理器 解析 匹配 申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及充电模式控制方法,在通过信号接收器接收到由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发出的第一信号后确认附近存在无线充电接收装置,进一步可以从所述第一信号中解析获得与该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对应的充电参数,再通过处理器基于所述充电参数确定出相应的通电模式,从而在按照该通电模式对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进行通电过程中,使对应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上产生的充电电压或充电电流与所述充电参数匹配。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可以根据不同的充电设备而自动进行相应充电模式的切换,因此具有提高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智能化水平和适用范围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及充电模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是指通过线圈之间产生的电磁感应、电磁共振、电场耦合方式、及无线电波等电性作用而产生的电流而进行无电缆式供电的技术。该技术使充电器摆脱了线路的限制,实现电器和电源完全分离。在安全性,灵活性等方面显示出比传统充电器更好的优势。在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无线充电显示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手机、MP3播放器、电动工具和交通工具,然而,当前无线充电的方式通常为将需要充电的设备放置在相应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即进行充电,只要是采用同一种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不论是手机、MP3、平板电脑……都只能按照在一种充电参数下的模式进行充电,而无法根据充电设备的类型进行相应充电模式的自动转换。
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着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充电模式单一,不同的充电设备需要采用不同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相适应,由此造成无线充电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及充电模式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着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的充电模式单一,不同的充电设备需要采用不同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相适应,由此造成无线充电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无线充电发射装置,包括:
信号接收器;
电源连接端,用以与电源连接;
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用以在通电过程中与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发生电性反应产生充电电压;
处理器,与所述信号接收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及所述电源连接端连接,用以在通过所述信号接收器接收到由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发送的第一信号后,确定出与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通电模式,按照所述第一通电模式对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进行通电,以使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的无线充电接收线圈上产生与所述第一通电模式对应的第一充电电流。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用以基于所述第一信号确定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对应的应通电时长,通过所述处理器按照所述应通电时长为所述发射线圈通电,且在所述应通电时长与已通电时长之间的时长差值小于等于预设差值时,控制对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通电模式调整为第二通电模式,以使所述无线充电接收装置在剩余的通电时间内产生的第二充电电流小于等于预设电流。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用以确定出与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通电电压,并按照所述第一通电电压对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进行通电。
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热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边缘,用以获取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表面预定范围内的至少一个热感数据;
所述处理器,用以基于所述至少一个热感数据判断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表面是否存在活物,若否,则确定出与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通电模式。
可选地,所述无线充电发射装置还包括:
驱离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兴华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兴华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4887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充电系统的接收端、方法、用电终端、发射端及系统
- 下一篇:智能钥匙